10月24—26日,一年一度的中國中部苗木交易大會在肥西縣三崗苗木市場如期舉辦,場內各類苗木品種琳瑯滿目,南來北往的客商和苗木經營戶們商談價格、交流信息。然而,在這喧囂的背后,難掩苗木經營戶的憂慮,在經歷了幾年的紅火過后,苗木行業可能已經進入了調整期。
整個苗木市場呈現愁賣不愁買的局面。今年香樟、紫薇、紅葉李、廣玉蘭等鄉土品種的市場供應量可能增加了20%以上,遠遠超過市場需求量的增加。由于供求失衡,導致很多鄉土苗木品種的市場交易價格開始下滑,甚至出現腰斬的情況。三崗苗木市場中桿徑2公分的紅葉李今年年初還賣到10元/株,現在只賣到5—6元/株;桿徑2公分的小香樟去年賣到10元/株,今年的市場交易價格則是5元/株;桿徑15公分的香樟去年賣到600元/株,今年的市場交易價格只有300元/株。
究其原因,由于前兩年苗木市場持續走好,各類社會資本紛紛涌入苗木種植領域,造成苗木市場的一時繁榮。就以安徽為例,苗木面積已經突破百萬畝,肥西苗木種植面積在50萬畝以上,蕪湖苗木面積也超過30萬畝。苗木的社會需求量雖在放大,但難以跟上種植面積增加的步伐,由此導致苗木產能過剩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