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苗木行業過去幾年一直被稱為朝陽產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是一個邊界不斷延展的增量市場,進入的人都能分一杯羹,起點高的規模也越做越大。
像最初的大量苗圃擴建導致的小苗熱,再到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巨大市政綠化市場,及隨著住房改革帶來的地產綠化市場。還有近幾年美麗中國建設帶來的生態建設機遇,居民財富不斷增長點燃的私人綠化市場。
可以看到,綠化這個蛋糕在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越來越大,容納的企業、就業人口越來越多。進入這個行業,只要你肯干,基本上都會過得不錯,這就是常說的“勢”、“運”。
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既積累了豐厚的財富,也帶來了很多發展中的問題。要想進一步發展,必須轉型,就是由投資驅動轉為科技創新驅動,也就是常說的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
大家知道,不管是市政、房地產還是生態綠化,都是由投資驅動的。在GDP增速降低和經濟轉型的時代背景下,這些領域的投資是放緩甚至是下降的,相應的需求增速是停滯的或下降的。
在這種情況下,苗木企業最直觀的感受是東西賣不動了,市場好像突然消失了!道理很簡單,現在的苗木產能對應的是前些年的需求,當前需求下降了,因為生產周期長、出圃的滯后性,苗木產能沒減甚至在增加,整體上肯定會供大于求,量價雙降。這就是為什么國家一直在去產能。
在增量市場中,因為不斷有新的需求,不斷有人、投資進入,東方不亮西方亮,大家都有生意做,同行間能相安無事。但在存量博弈中,你多吃的一口就是別人減少的一口,競爭的慘烈可想而知。要想發展,只能是相互之間廝殺、淘汰,最后剩者為王。苗木從業者必須要對這個階段的競爭有心理準備。
在增量市場中,一個很平常的企業也能賺錢、成長,但在存量市場中,只有優秀者才能發展壯大。這種“被優秀”也可解釋為工匠精神,因為在一個你只能做好做優才能發展的市場中,你只有精益求精,給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日本就是如此,所以他們很多產品暢銷世界。
用存量市場也可修正“十年周期理論”,就是業界常說的苗市“好三年壞三年,不好不壞又三年”?;诖苏J識,有人有了抄底的沖動。筆者認為,現在苗市確實跌入谷底,是周期的一個低點,有便宜貨可以撿。但預期不能太高,不能期望像以往一樣有多高的收益,因為現在已是存量市場,就像拋皮球一樣,反彈高度越來越低,難有爆發性的需求。
企業經營目的是發現、滿足、創造需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我們當前的優勢:市場大。整體上看,園林苗木行業雖已進入存量市場,由市場紅利逐漸轉為專業紅利,但還有很多細分領域的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比拼的是企業的眼光、綜合競爭力。
未來,希望行業能產生更多創新性園林苗木企業,開發出更多更好的個性化產品,創造出更多需求,特別是在家庭園藝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