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全國花卉業“十五”規劃

       2014-10-07 609
    核心提示:我國花卉業經過20多年的恢復和發展,已經成為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為了加強宏觀指導,實現花卉業的跨越式發展,以適應和滿足今后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制定了全國花卉業“十五”規劃。
        我國花卉業經過20多年的恢復和發展,已經成為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為了加強宏觀指導,實現花卉業的跨越式發展,以適應和滿足今后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制定了全國花卉業“十五”規劃。 
         
        一、成績與問題 
         
        “九五”期間,我國花卉業成效顯著。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圍繞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穩步發展花卉生產,努力提高科技含量,積極吸引各方投資,重視培育生產經營隊伍,為實現花卉業跨越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花卉生產穩步發展 
         
        “九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有力地推動了花卉生產和消費的快速增長。據統計,2000年全國花卉種植面積為14.75萬公頃,鮮切花銷售量32.20億支,盆花類8.17億支、3.85億盆,分別增長了136.40%、294.12%、110.39%?;ɑ軉挝幻娣e產量的增加,特別是專業化生產、規?;洜I水平的提高,有效地實現了增長方式的初步轉變。 
         
        (二)面向市場調整結構 
         
        “九五”期間花卉業的結構調整與“八五”期間有明顯區別。“八五”調整主要是解決季節性、結構性的余缺問題。“九五”調整重點是緩解產業結構失衡、區域布局不合理、優質產品供不應求、花卉規模經濟不理想等關系到花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性問題。經過五年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出現了可喜變化:一是花卉新品種的選育工作明顯得到重視,由過去主要靠引進繁殖,轉變為引育結合;二是優質種苗供應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三是區域布局漸趨合理,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拳頭產品取得一定進展,市場看好的中高檔產品生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交易方式發生變化 
         
        長期以來,我國花卉流通一直采用對手交易。這種交易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花卉產業的發展。1998年北京市建起了國內第一家具有拍賣功能的花卉批發市場——萊太花卉有限有公司,并于1999年12月進行了花卉的首次拍賣,實現了中國花卉交易的歷史性突破。在全國大力推廣花卉現代化生產方式的同時,引進和發展現代拍賣市場的營銷方式,必將大大加快花卉產業化的進程,為我國花卉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提供良好的運行機制。 
         
        (四)花卉內需和出口同步增長 
         
        “九五”期間,花卉業出現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由生產者主導型向消費者主導型轉變?;ɑ苁袌龉迂S富,不同檔次和不同價位的產品基本齊全,加大了消費者的選擇余地,拉開了消費層次。在大多數消費者追求“物美價廉”的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購買者不再關心“貴不貴”,而是“好不好”。這是近幾年國內花卉生產者注重更新品種、提高質量的主要動力,也是花卉成品進口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花卉出口總體也呈上升趨勢。據統計,1997年至1999年花卉出口額分別為0.95億、0.8億和2.6億美元。出口種類由過去以盆景為主,轉為盆景、鮮切花、盆花、觀賞苗木、種苗等多種產品并重。 
         
        (五)進一步重視科技和人才培訓 
         
        “九五”期間,隨著花卉產品買方市場的逐步形成,迫使花卉企業日益重視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出現了花卉園藝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狀況。同時,由于人才的流動性越來越大,更加激發企業所有者、經營管理者探索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為順應花卉業發展的需要,各地花協舉辦各類培訓班,受到了普遍歡迎,取得了良好成效。在花卉行業中重視科技、培養人才、招聘人才蔚然成風,為我國花卉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六)扶持政策相繼出臺 
         
        “九五”期間,有關部委加快了花卉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經貿部組織對國內外花卉業進行考察,將花卉出口作為擴大對外貿易的重要內容來抓;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對蝴蝶蘭等可以人工繁殖的花卉品種降低了出口管理費;海關總署在花卉進出口較集中的關口設置了“綠色通道”,實行24小時通關;民航部門針對花卉這種特殊的鮮活產品,正在研究制定相應的運輸管理辦法,并考慮適當降低運費。這些扶持政策和管理辦法的出臺,必將進一步促進花卉業的快速發展。 
         
        花卉業的良好發展環境和較高的經濟效益,吸引了非農產業和其他投資商涉足這個行業,使花卉投資呈現主體多元化趨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各級政府、工商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個人投資者構成的多元化投資格局。這不僅增加了花卉業的投入,而且出現了一批有實力、有代表性的大中型花卉企業,在全國花卉業中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五年來,我國花卉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特別是面對加入WTO之后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產業基礎薄弱顯得更加突出,亟待鞏固和加強。目前,我國花卉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宏觀指導乏力,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不合理,尚未形成比較優勢;產品開發和科技投入不能適應生產和消費需求,產品缺乏競爭力或后勁;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導致產品不對路、市場定位不準確,無法取得預期效果;花卉生產專業化、規?;潭鹊?,“小而全”的生產方式普遍存在,尚未形成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格局;產品質量差,經濟效益低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特別是圍繞市場搞經營,引導消費促生產的觀念和機制尚未形成。這些都是制約和阻礙我國花卉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要問題,必須下大力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轉。 
         
        二、趨勢與目標 
         
        (一)發展趨勢 
         
        “十五”期間,我國花卉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其基本趨勢是: 
         
        1.我國國民經濟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大中城市的現代化、農村城市化,以及其它公共基礎工程建設過程中追尋環境保護,都將成為對花卉業的基本需求;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特別是大中城市中等收入階層人數及收入水平的較快增長,也為花卉消費帶來較大空間。 
         
        2.我國加入WTO之后,一方面要加速與國際花卉市場的對接,參與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也會順應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信息共享化的趨勢,為我國花卉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打開方便之門。同時,外商利用我國發展花卉業的比較優勢和優惠政策,進行直接投資與合作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也有利于提高我國花卉生產水平和市場供應能力。 
         
        3.建立和完善拍賣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店(攤點)緊密相聯、有機配合的市場流通體系。強化政府的引導和監督,制定相應的交易規則,提高市場透明度,形成競爭有序,監督有力的市場交易環境,將成為“十五”期間市場管理和運行的基本思路,有利于花卉大流通、大市場的形成。 
         
        4.國內外花卉市場競爭機制日益成熟,花卉生產者、經營者將更加重視產業化經營和品種的更新、品質的改善、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并滿足差異化需求,從而帶動科技投入的增加,促進區域化、專業化、規?;降奶岣?。 
         
        (二)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根據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戰略性調整的客觀需要,面對加入WTO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針對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十五”期間我國花卉業的指導思想是:以發展為題,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質量為核心 
        ,以科技為動力,以提高效益為根本出發點。要著重加強行業指導,提高科技含量,發揮區域優勢,拓展市場空間,推動花卉業跨越式發展。 
         
        “十五”期間,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1.積極開發、合理利用我國野生花卉資源,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名特優新品種。提高優質種球、種苗、種籽的供應能力,常規品種基本做到自給。 
         
        2.切花、盆花、盆栽植物、盆景、干花和綠化苗木等主要花卉產品實現專業化生產,全面提高品質和生產率水平。 
         
        3.逐步實現花肥、花藥、基質、設施、設備等花卉業生產資料和工具的專用化和質量標準化。 
         
        4.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花卉市場交易規則與慣例相適應的市場體系和運行機制。 
         
        5.建立反應靈敏、運行正常的花卉信息,滿足決策者、生產者、經營者,以及專家學者對信息的需求。 
         
        6.大力提倡和引導花卉消費,滿足多層次和多樣化需求。 
         
        7.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投入機制和形成,建立花卉科技推廣體系,加強花卉生產,經營和管理人員的技術和業務培訓,為逐步實施資質管理創造條件。 
         
        8.建立適應我國花卉業現實水平,發展趨勢和行業特征,反應靈敏,調整及時的產業政策體系,以調動投資者和生產經營者的積極性,保護其權益,推動我國花卉業健康快速發展。 
         
        總之,經過今后五年的努力,要實現花卉業跨越式發展,向花卉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的目標邁出堅實的一步。 
         
        三、任務與措施 
         
        (一)依靠科技進步 
        實現產業升級 
         
        科技興花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措施,是從根本上形成和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十五”期間,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大力開展品種培育和改良工作。優良品種是花卉業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花卉科技進步的重要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形成自主品種開發和改良的體系,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花卉業。各級花卉主管部門和花卉協會應加強對花卉科研、院校的指導,將我國花卉育種工作者組織起來,打破部門和地區界限,開展聯合攻關,要保證必要的經費資助,積極開發和利用我國野生花卉資源,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名特優新品種,盡早實施花卉種子工程。除科研、教學單位外,還要鼓勵現有花卉種籽、種苗、種球生產企業參加這項工作,形成育種、良種繁育和種子生產一體化,提高優良種子的供給能力。 
         
        2.積極推廣先進技術。推廣先進技術,是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花卉業的關鍵。我國花卉科技工作者不僅研制了一批先進了實用技術,也從國外引進了不少先進技術和成果,并進行了消化、改造,亟待推廣應用。而我國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大多難以勝任花卉技術推廣工作。因此,要在花卉重點產區,盡快培養和建立一支花卉技術推廣隊伍,研究制定不同品種的規范栽培技術,以促進花卉業向優質高產高效發展。 
         
        3.促進栽培設施的系列化與標準化。在各類花卉栽培設施中,溫室的系列化和標準化生產最重要。研制和推廣經濟適用型自動控制溫室,是實現花卉優質高產高效的重要條件。各級花卉主管部門和花協應對目前溫室生產現狀及進口溫室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并在此基礎上,組織溫室設計單位、制造單位與使用單位聯合攻關,研制適合我國不同地區,不同花卉、不同造價的新型實用溫室,盡快實現溫室生產的系列化和標準化。 
         
        花卉生產經營單位,要將科技創新機制的形成和保持科技創新的領先優勢作為競爭與合作的基礎條件;要將引進與自主開發利用我國特有的花卉種質資源相結合,作為開拓市場的重要途徑;要將技術推廣服務作為全面提高產業水平,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措施。要遵循這些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建立我國花卉科技新體系,盡快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運作機制,以提高花卉業的科技含量,促進產業升級。 
         
        (二)利用區域優勢 
        形成特色經濟 
         
        花卉業是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特殊商品,其生產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生產力水平,以及國內外花市場的供求狀況與變化趨勢,研究確定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形成特色經濟和比較優勢,減少投資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全國的總體布局是: 
         
        1.切花切葉類:建立以云南為中心,廣東、上海、遼寧等地為重點的產銷網絡,滿足國內需求,積極擴大出口。 
         
        2.高檔盆花及觀葉植物:建立以廣東為中心,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海南、山東、河北等地為重點的產銷網絡,確保國內市場需求,減少進口數量。 
         
        3.盆景:建立以江蘇、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湖南為重點的商品盆景產銷網絡,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中小型盆景,積極擴大出口。 
         
        4.種苗:建立以北京、上海、浙江、江蘇、云南、山東為主的種苗產銷網絡,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進,組織出口。 
         
        5.種球:建立以福建、云南、四川、陜西、甘肅、遼寧、新疆為重點的產銷網絡,逐步減少進口。擴大水仙等特有種球的出口。 
         
        6.種籽:加強北京、山東、河北、內蒙古、甘肅、山西、云南、四川等地的種籽基地建設,力求達到主要花卉種籽國產化并批量出口。特別是要建立以內蒙古、甘肅、山東為核心的草業種子產銷體系,引進、培育適合我國需求的抗旱、抗寒、抗病的草坪新品種,穩固占領國內草坪種子市場。 
         
        7.在黑龍江、吉林、安徽、四川等適宜地區建立藥用花卉生產基地,滿足市場需要。 
         
        8.加強內蒙古、河北、北京、云南、黑龍江等地干花材料的生產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干花產品的設計水平和制作工藝,滿足內需,擴大出口。 
         
        9.綠化苗木:要因地制宜,自主發展,力爭滿足市場需要;食用和工業用花卉要做到規?;a和加工,以形成產業優勢。 
         
        10.其他省市區可根據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的區域布局,發展特色花卉。 
         
        (三)健全市場體系 引導花卉消費 
         
        要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花卉營銷體系,減少流通環節,縮短流通時間,轉變交易方式,制定交易規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透明度;要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程度,完善市場準入機制,加強市場的規范性管理和有效監督,促進市場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機制,保障有序運行?;ɑ苁袌鼋ㄔO,必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作到“場”的建設必須符合和滿足“市”的要求,逐步形成拍賣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市場(花店、花攤)功能各一、層次分明的花卉流通體系。 
         
        1.花卉拍賣市場應建在花卉主產區,并作為與國際花卉集散地和國內花卉消費市場連接的紐帶。它是花卉流通體系有著規范性和預警性作用?;ɑ芘馁u市場要以服務于生產者為核心,以特定的交易規則為保障,以現代通訊手段,以嚴格分級、及時結算為前提,創造和維護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2.花卉批發市場建在產地的,是以經營當地產品為主的集散中心;建在城市的,是零售市場的進貨或補貨渠道。因此,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的功能必須分開。 
         
        3.花卉零售市場以服務于消費者為主,應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在引導和普及花卉消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要配合有關部門,積極倡導和鼓勵花卉消費,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ɑ芰闶凼袌龅慕洜I管理者要注重學習專業知識,熟悉業務,為斷提高專業化服務和管理水平。 
         
        (四)保障信息對稱 
        突出服務功能 
         
        全面、準確、及時地提供各類花卉信息,疏通信息渠道,識別信息真偽,清除信息垃圾,保障信息對稱,對正確指導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努力辦好現有的花卉報刊,建立功能齊備的花卉信息網絡,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電子商務在花卉交易中的應用,使信息在指導花卉生產、規范花卉市場、引導花卉消費等方面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 
         
        (五)加強行業管理 
        促進健康發展 
         
        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部門之間協調與配合。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花卉業的宏觀指導與管理。要制定有利于促進花卉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全面實施種子工程、信息工程,建設和完善市場流通體系、質量監測體系、技術推廣體系。在指導產業發展上,既要把花卉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積極發展,又要防止過熱過猛,重復建設;既要因地制宜地發展花卉生產,又要重視引導花卉消費。要進一步重視和支持協會的工作,提供各種必要的條件,以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橋梁作用。協會要重視搞好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業務建設和制度建設,配合政府部門搞好宏觀指導、市場流通、消費引導、技術培訓、住處咨詢等方面的工作,為企業提供服務,為促進我國花卉業發展發揮出應有作用。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資訊
    點擊排行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