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苗木行情一直不錯,很多地方大力開展苗木種植收到了不錯的效益,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增長。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也萌生搞苗木種植的想法,萬畝甚至十萬畝級的苗木產業發展規劃紛紛出臺。但是這種看似很好處多多的苗木產業經濟也存在巨大的市場風險,特別是新建的苗木產區,需要在時機、長遠規劃和產業主體三方面認真分析。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地方政府組織發展苗木產業通常是在苗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進行。他們樂觀地認為這是抓商機,同時也更有利于調動農戶的種苗積極性。但苗木市場的規律是冷熱更替型,這樣做很容易發生行情好時沒苗賣,苗木出圃時又遇上市場低潮的尷尬境地。到最后嚴重挫傷了育苗戶的種苗熱情,反而不利于后期工作的開展。因此,政府組織苗木種植的時機選擇十分關鍵。
合理選擇時機需要對全國苗木市場有一個綜合性的了解和認識,這一點做起來很難,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能盲目跟風種植,哪種苗好賣就種什么的想法決不能有。
下面是政府組織苗木種植需要考慮的幾個關鍵性問題:
1、對于地處偏僻,苗木向外運輸困難的地區,在苗木規劃時一定要考慮后期的苗木外銷問題。
2、苗木種植的風險是跟時間成反比的,就是短期看市場行情波動大,但從長期看風險較低。政府在做苗木規劃時,一定要考慮當地苗農的抗風險能力。所以前期規劃時,應以企業和種植大戶作為主體。
3、政府應當鼓勵和引導種植戶發展當地特色苗木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