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苗木產業與城市建設、園林施工息息相關,通過苗木生產為園林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材料。雖然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苗木生產已經趨于成熟,產業不斷延伸,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有新的特點產生和現存的特點要面對。

1、PPP模式將成為承接市政園林工程的主要承接方式;
2、苗木經營將開始拼運營能力和服務能力;
3、苗木價格回歸常態將是必然;野生大樹將淡出園林苗木市場;
4、苗圃需要提高現金流及變現能力;
5、苗木產業須實行供需融合、電商化、資產證券化;
6、細分市場的時代已經來臨,苗木產業鏈將重構。

1、林業建設推動種苗產業迅速發展
近些年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超常規發展,使得苗木產業迅速崛起,全國育苗面積迅速擴大,苗木生產總面積和產量大幅度增加。
究其原因,首先是各級政府重視林業生態和城市環境建設。其次,新品種層出不窮,優良品種推廣加快,栽培管理技術不斷提高,促進了苗木生產效率的提高。第三,農業生產糧、棉、油價格走勢過低,也促使了苗木業的大發展。
2、民營苗圃成為苗木產業的主力
在過去,我國苗木行業一直是國有苗圃獨領風騷,隨著民營苗圃迅速發展,大批農戶及其他行業人員加入種苗生產行列,如今民營苗圃已經成為苗木產業的主力。
民營發展苗木有很大優勢,如勞動力成本低、投資相對少、經營方式靈活、生產結構便于調整等。且個體經營者大多信息廣,接受新事物快,與科研部門聯系多,積極尋求新技術、新品種,苗木銷售靈活。相反,一些國有苗圃由于體制落后,市場觀念不強,經營不善。

隨著生產者不斷從多渠道引進樹種,加上林業科研部門育種、推廣新品種,以及鄉土、稀有樹種的廣泛應用,目前市場上生產經營的品種越來越多。
4、區域化生產、集約性經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不少地區區域化生產、集約性經營逐步走向正規,更趨科學合理。如山東土壤含鹽量較高的東營、濱州市,以培育絨毛白蠟、柳樹為主;菏澤、聊城市則集中發展楊樹、泡桐、國槐和臭椿等。不少地區,苗木產業相對集中于某一區域或某些鄉村,便于管理,并容易形成苗木市場,利于銷售。

隨著各類苗木交易會、信息交流會的逐年增多,大大促進了種苗生產者和經營者的信息交流,人們的市場觀念增強,經營理念日趨成熟,加上媒體的宣傳、報道,以及網絡、移動互聯網等行業平臺,人們獲得的信息量大增,在新品種的引進、種苗購置、苗木交易等方面都逐漸變得理智、成熟。
中國花木網承載著行業的使命和歷史重任,以精湛的技術開發為依托,以強大的戰略發展為驅動,以優質的服務引導為核心,致力于打造園林行業撮合型交易信息第一平臺。旨在打通苗木從培育、種植到銷售、物流的各個環節,促進行業資源信息的高效流通,今日苗木網將與所有苗木朋友一起奮進,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誠信互利的苗木貿易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