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業廢棄地修復工作中,重金屬污染是主要難題之一。研究人員篩選出了適用于北京地區的重金屬超級富集植物11種,重金屬富集植物26種;對圓柏、華山松、油松等北京常見的9種常綠植物進行重金屬富集能力測評,并對八寶景天、紫花苜蓿、蒲公英等6種常見草本植物進行盆栽污染模擬實驗,分析其對鉛、鎘等重金屬的富集能力水平,為北京地區工業廢棄地的植物種類選擇提供依據。

目前,北京約有800座礦山已停產。研究人員對北京地區采石礦場及其廢棄地的分布狀況進行了系統研究,篩選房山、門頭溝、昌平、順義與平谷區的9處采石場進行實地調查。深入調研了首云鐵礦、崎峰茶金礦、龍泉鎮煤礦等典型礦山廢棄地,分析了不同類型礦山廢棄地植被特征與群落構成,總結出適合于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植物64種,適用于破壞山體植被恢復的植物群落12種;總結篩選出適用于燕山地區礦山修復的植物共51種。對采石場廢棄地復雜立地條件進行分類研究,對十余種修復工程手法進行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總結篩選出不同坡度山體破損面適用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研究人員認為,喬木-灌木-水生植物、挺水-浮水-沉水的植物配置模式在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上都有良好的表現,具有較好的生態修復前景。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