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發展和規范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意見》,加強監督指導,強化政策引導,將造林任務更加精準地議標到合作社,讓貧困社員獲得更多勞務收益,提升帶貧減貧成效。
完成好深度貧困縣新增50萬畝造林任務
派出工作組,一個縣一個縣地進行檢查,協調解決任務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盡快將任務議標到合作社,確保在秋季全部完成造林任務,讓貧困社員得到勞務收益。
扎實推進2018年退耕還林提前啟動實施工作
借鑒貴州經驗,凡是縣域范圍國土二調數據內無法落實地塊的,在本縣范圍內進行調整;縣域范圍無法調整的,由市級統籌在縣與縣之間進行調整;對退耕任務大的縣,實行“一次申報、兩年完成”,力爭將剩余206.8萬畝退耕指標用足用盡,提前將第一年的補助資金在年底前兌現到戶。

督促各地通過議標的方式將提前下達的造林綠化任務落實給合作社,組織貧困群眾開展秋季整地,為明年春季造林創造有利條件,以此延長勞動時間,確保貧困社員長年有活干、務工可持續。
有效增加貧困群眾經濟林資產性收益
堅持走規?;?、專業化、集約化的路子,鼓勵各類經營主體,把無主經營的沙棘、連翹林集中流轉,以股份的形式量化給林權所有者,有效增加群眾的資產性收益,實現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對以合作組織形式管理經營的,統一納入提質增效建設范圍。
不斷創新拓寬生態扶貧籌資機制
積極探索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配合第三方咨詢機構抓緊做好PPP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編制可研報告、實施方案,配合財政廳完成評價、論證工作。積極與58個貧困縣的林業公司組成社會資本方聯合體,承攬PPP項目,出資成立由林投公司控股項目公司,將中央和省級財政下達的項目投資作為項目資本金,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
開展林業扶貧“五大項目”回頭看
合作社重點看貧困社員的參與情況和勞務收益;生態管護員看貧困人口的參與比例;退耕還林看任務指標的落實情況和資金兌現情況;經濟林提質增效看現有經濟林的增收和沙棘林的改造情況,凡是在國家年度檢查和第三方檢查中發現跑冒滴漏的,倒查分管單位、督查人員、包縣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