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中國沭陽:花木扮靚田園鄉村新美景

       2017-10-09 1389
    核心提示:2017年9月28日,第五屆中國沭陽花木節,在沭陽國際花木城開幕。在開幕式上,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致詞活動期間,沭陽將舉辦苗木交易博覽會、精品盆景展、精品賞石展、根雕觀魚展、家庭園藝展、電商資材展、園林景觀展、盆景制作比賽、體育賽
     2017年9月28日,第五屆中國·沭陽花木節,在沭陽國際花木城開幕。在開幕式上,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

    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致詞

    活動期間,沭陽將舉辦苗木交易博覽會、精品盆景展、精品賞石展、根雕觀魚展、家庭園藝展、電商資材展、園林景觀展、盆景制作比賽、體育賽事、花鄉攝影大賽、花鄉文藝匯演以及農業招商推介會、美食啤酒節和音樂晚會等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與此同時,沭陽還同步舉辦網上花木節,在開幕式上對“2017年度沭陽十大淘寶精英”和“2017年度沭陽十佳優質電商”進行授獎表彰,并在活動現場宣傳欄中公布沭陽縣首批政府認證誠信網店名單。

    沭陽縣是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花木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該縣高度重視花木產業發展,力爭將沭陽打造成中國花木生產第一縣,創百億級花木產業集群。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50萬畝,種植花木五大類3000余種,全縣共有花木從業人員約25萬人,是江蘇省最大的花木生產縣,也是全國最大的花木主產區之一。今年1-8月份,全縣花木交易總額達75億元,其中網上交易額占比超一半。

    花木賣出去了,人回來了,鎮村有了生機和活力。卞建軍認為,推進“互聯網+”三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需要依托主導產業多功能有機結合,吸引人口、資源、技術等向鄉村回流,通過這些要素提升鄉村內生活力,才能更好的構建鄉村復興的“新形態”。

    從綠色到彩色,“顏值”不斷豐美

    入秋以來,顏集鎮的江蘇老百姓花木苗木公司的業務非?;鸨?,總經理張建英告訴記者,去年,她的公司新租了幾十畝花地,全部種植欒樹、櫸樹、海棠等彩色樹種,現在已被客戶訂購一多半。“彩色樹種的效益是普通樹種的三倍。”張建英表示,她今年還要新種植100畝這樣的品種。

    以往,沭陽花農多種植冬青、黃楊、龍柏等常規苗木,效益低,而且市場風險大。沭陽因勢利導,鼓勵花農對苗木更新換代,種植彩色樹種,不但提高了經濟效益,還提升了市場抗風險能力。

    從綠化到彩化,一字之差卻給花木產業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沭陽精準把握需求側變化,推動花木產業轉型升級。該縣聚力創新,推動花木產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富民產業。

    在位于隴集鎮的俄樂崗彩色苗木培育基地,共栽植“顏值”極高的進口彩色苗木168個品種、30余萬株,種植大規格彩色樹種8萬余株。這個項目由美國客商投資4000萬美元興建。“目前,國內多個省份推動城市彩化,彩色苗木供不應求。”苗圃技術負責人楊雪平介紹,該項目目前正處試種階段,已有不少客商上門詢價,預計苗木長成上市后,年銷售額將過億元。”

    在位于劉集鎮的江蘇金海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1800畝基地里全部栽植紅巴倫、白蘭地、馬凱米克、粉紅倫格、斯普倫格及香雪海等高檔花木,達100多萬株。該公司由本地老板王士嶺投資1800萬元新建,主要從事花卉苗木種植與發展生態莊園等高效農業,是目前華東地區的北美海棠種苗繁育示范基地。

    對標綠色發展新要求,沭陽繽紛花木正為“江蘇大公園”添光增彩。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迸發新活力,如今,彩色苗木在沭陽大地上勾勒了一幅艷麗多姿的圖畫。而沭陽獨特的自然條件,也吸引了更多的花木巨頭落戶沭陽,沭陽花木的色彩更因此而絢麗多彩。彩色苗木的興起,也引領沭陽花木產業重塑格局。目前,該縣已有10多家大企業和眾多的花農們進軍彩色花木產業,占地面積近10萬畝。

    從苗木到鮮花,“短板”不斷補齊

    “單頭乒乓菊可以做主花,多頭菊做配花。”在章集街道大沈莊居委會鮮切花基地,技術負責人胡雪川如數家珍。

    在村民眼里,大沈莊的鮮切花栽培基地是一個美麗而又神秘的花木世界。2.2萬平方米連棟大棚蔚為壯觀,再加上1600平方米綜合服務中心及電商孵化中心等配套設施用房,如此大的規模,就是在專業的花木公司的視野里,也是鮮見的。

    “我們公司引進種植荷蘭大麗孚花卉有限公司、橙色多盟花卉有限公司的五十多個多頭菊品種,其中有紅、橙、黃、綠、粉、白、紫七個色系,丹特、托桂、圣蒂尼、瑪格麗特、乒乓單頭、乒乓多頭、迷你菊等多個系列;引進日本的神馬、優香等十余個白菊和黃菊品種。”公司負責人胡道勤告訴記者,該基地年生產菊花約2000萬枝,畝均收入6萬多元,年銷售額3000萬元,帶動周邊勞動力100多人。

    “全國最大的月季花基地”,這是新河鎮的一個新的地域名片。全鎮有1萬畝月季種植基地,其中鎮外6000多畝。

    作為花木主產區,有木無花一度困擾著新河的花木發展。以前村里農戶的種植結構較為簡單,多是冬青、黃楊、龍柏等工程苗木,行情時好時壞,價格波動非常大。曾經,村民以1元1株的價格買進龍柏,2年后只能以5毛1株的價格賣出。

    如何解決苗木同質化競爭、常規苗木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成為擺在鎮村干部面前的現實難題。經過一番調研,鎮里決定做強規模品牌,淘汰生長慢、觀賞效果差、效益低下的老品種,引進適應性廣、景觀效果好、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高的歐洲月季品種。

    堰頭村在全鎮率先建成高效設施月季花基地簡介2200畝,現已發展高效設施溫室大棚1800多個,面積1200多畝,主要繁育歐洲進口的觀賞類中高檔月季,以及暢銷的樹樁月季、藤本月季等,現有品種600多種,實現年畝均純效益5萬元以上。村民年人均收入由1.2萬元增至2萬余元,年純利潤在100萬元的農戶超過10戶。

    歐洲月季的興起,讓村里的電商大戶們如虎添翼,月季單品種的全網銷售冠軍多出自這里。新河鎮黨委書記葛恒平告訴記者,村民們依托這一品種,在天貓、淘寶、京東等網絡銷售平臺發展月季網店260多家,年銷售額1.2億元,帶動從業1500多人。

    在沭陽,變化不僅于大沈莊和堰頭村。為做活特色富民文章,沭陽縣依托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大數據,緊跟消費需求變化趨勢,以干花、鮮切花、多肉植物、盆景等家庭園藝類產品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切入口,實現花木品類升級。

    從線上到線下,“形式”不斷融合

    在第五屆“中國·沭陽花木節”期間,沭陽還首次將花木節“搬”到網上舉行,“網上花木節”也因此成為本屆展會的一大亮點。據了解,首屆“中國·沭陽網上花木節”為期21天,圍繞“網上專場銷售”“線上線下互動”“全網圖文宣傳”三個部分,自9月28日持續至10月18日。節日期間將通過在淘寶、京東、阿里巴巴1688等第三方電商平臺開設線上專場活動,線上線下互動配合,展示銷售當地家庭園藝、沭派盆景、精品干花等花卉苗木產品,并突出展示沭陽月季、多肉等特色產品。

    在花木節活動現場,有著“電商維納斯”美譽的新河鎮電商李敏,身著漢服,在直播間用視頻為網友介紹該鎮特色產品——歐洲月季。“已經有好多個客戶下了訂單,還有客戶要來我們鎮里考察訂貨。”這個90后小姑娘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搶抓“互聯網+”機遇,帶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的轉型,實現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增收,這在沭陽花木領域,已經破課。田頭種花木,網上賣花木,是沭陽常見的風景。目前,該縣擁有近4萬家網店,涌現3個淘寶鎮、32個淘寶村。

    顏集鎮堰下村青年吉磊大學畢業后,創辦青椒家網絡團隊,主要銷售鮮花綠植產品,目前該團隊擁有“鳥語花香”在內的天貓店、淘寶c店、京東店、拼多多店等十個店鋪,“鳥語花香”天貓商城單店年銷售額近500萬元。

    沭陽花木種植歷史悠久,不同于其他地方,沭陽花木產業與互聯網鏈接更緊密,種啥“問”網絡,賣出去更是靠網絡。從種綠化苗木到觀賞類植物,從進城到進戶入室,沭陽花木產業的重心在悄悄切換。而帶來這一變化的正是神奇的互聯網。

    依托花木產業雄厚的基礎,農村電商做出特色與競爭力;而借力網絡平臺,沭陽花木產業精準轉型發展更快。“線上+線下”,“泥土里長出的淘寶村”,讓蘇北農村踏上互聯網風口,讓更多農民的命運因為一根網線而改變。

    村里網店多了,物流快遞公司紛紛進村,僅新河鎮就匯集了30多家快遞公司。在沭陽,為大小快遞公司服務的運輸車輛多達2萬輛。

    泥土里“長”出的網店茁壯成長,離不開政府“澆水施肥”。近年來,沭陽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百兆寬帶進村入戶,便捷的水泥路伸進田頭;推動建設實體市場、電商配送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等,消除了網絡創客們的后顧之憂。

    從無名到品牌,“身價”不斷提高

    “現在銷量相比于之前的無牌高出七成。今年以來銷售額已經有近千萬,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國家。”沭陽縣陽光干花工藝品廠負責人喬楊說,自從注冊使用了“雅康”、“金枝玉葉”兩個商標后,他家的企業產銷勢頭更旺。

    “虞姬”牌花卉、“航柏”牌盆景、“堰頭村”月季……在沭陽,一個個耳熟能詳的花木品牌破土而出,成為激活市場的催化劑。

    近年來,沭陽堅持把經濟品牌建設作為搶占發展制高點抓手,通過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培育、發展了一批特色鮮明、經濟效益突出、市場前景廣闊的優勢產品,有力推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該縣依托花卉苗木主導產業,從種苗、肥料、包裝等環節延伸產業配套,拓展產業鏈條,形成具有沭陽特色的主打品牌,避免同質化無序發展和競爭??h里圍繞花木,加大品牌創建力度,支持企業創建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圍繞花木等地方特色產品,加快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發展農業品牌經濟。具有沭陽鮮明生態特色的“沭陽月季”和“沭陽地柏”花木產品已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

    “沭派”盆景一直是沭陽花木的特色產業,深受全國各地客戶青睞。“縣里有品牌,我們自己也要有品牌。”新河鎮周圈村“小草園藝”老板姜愛花認為,她家的盆景制作技藝不同于別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為此,她以老公周航柏的名字注冊了“航柏”商標。“這盆榆樹盆景被一位上??蛻粢?000多元的價格買下。”姜愛花告訴記者,因為是自己的知識產權,又有了商標,她賣的非常有底氣。正是因此,她的盆景園年銷售額超500萬元。如今,姜愛花店鋪里有100多個品種,抱石松和真柏售價都在數萬元,其中網銷占八成。

    深入實施“苗木提升工程”,擴大鮮切花、草本花等種植規模,著力強化網絡打假,進一步擦亮“花木之鄉”品牌。如今,沭陽的花木農產品依托品牌,走出“深閨”,所展現的是魅力四射,讓市場叫好,讓消費者放心的“沭陽表情”。

    該縣還以花木經營戶為重點對象,創造條件扶持其申報省著名商標,努力實現“培育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經濟”。近年來,沭陽縣申辦花木類商標810個,其中2017年130個。

    從個體到公司,“龍頭”不斷昂起

    數據表明,目前,沭陽擁有省內首家上市花木企業—蘇北花卉,以及三葉園林、蘇太花木、金海棠花木、摯信花卉等一批大型花木種植企業,其中單體種植面積超1000畝、3000畝的花木企業(大戶)分別為24戶、5戶,其中三葉園林單體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擁有國家園林綠化一、二、三級資質企業分別達5家、25家、50家。

    近年來,沭陽縣依托全縣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促進企業擴量提質增效,花木產業化經營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在沭陽縣蘇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生告訴記者,該公司是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貳級企業,風景園林專項設計乙級資質企業

    ,是集花木研發、繁育、銷售,園林綠化設計、施工、養護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于2014年8月8日正式掛牌上市交易。目前,公司已建成核心苗圃基地達3500余畝,依托產業基地48萬畝。以雄厚的資本、人才、科研、商譽等優勢,承接大型綠化工程100多個。公司通過“龍頭+基地+農戶+協會+花木銷售+綠化工程”的運作模式,使得花農年人均收入增加千余元。

    龍頭帶動龍身舞。江蘇蘇太花木產業有限公司于2015年落戶沭陽縣耿圩鎮,該公司建有連棟控溫溫室29棟(16萬平方米)、標準化苗圃2600余畝,主要以培育紅掌、礬根、多肉植物、迷你玫瑰和彩葉喬木等進口園藝植物,其中多肉植物最具特色。年產各類園藝花卉近2000萬盆,年產值超過6000萬元。

    在“蘇太”公司的帶動下,耿圩鎮于2015年10月規劃建設多肉植物培植園。園區占地500畝,設公共服務、技術服務、電商服務、物流包裝等區域,總投資1200萬元。培植園栽培多肉園藝品種200余種,年生產能力8000萬株,產品以網絡銷售為主。目前,已入駐多肉種植、電商企業22家,實現多肉植物銷售收入4000余萬元,區內網店地方產品銷售額已超1億元。耿圩鎮還致力打造“一園多點”模式,鼓勵種植大戶在各村居開展多肉拓植工作,真正將耿圩鎮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多肉小鎮”。目前該鎮多肉種植總面積約3000畝,年產值近2億元,帶動就業創業人員2000余人。目前,沭陽多肉植物品種達300余種,年銷售額近4億元。

    如今,“農企合作,龍頭帶動”的花木經營新模式,正在沭陽快速發展,沭陽的花木產業已實現了由傳統的“分散種植”到“規模種植”的轉變。成為發展農村經濟、推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帶領農戶邁入增收快車道,推動沭陽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

    從局部到全縣,“塊頭”不斷壯大

    在沭陽,花木主產區的概念已經悄然改變。以往,大多集中在新河、顏集等幾個鄉鎮,現在已經遍布全縣,形成沂河北片區的新河、顏集、潼陽、廟頭、扎下鄉鎮;沂河南片區的七雄、湯澗、李恒等鄉鎮;“西南崗”片區的耿圩、隴集、北丁集等鄉鎮;“東南沙”片區的周集、張圩、塘溝等鄉鎮的花木產業新格局。

    事實上,沭陽的花木經營戶們不單在縣內排兵布陣,還在縣外開疆拓土,建設自己的“飛地”。顏集鎮堰下村860多花木種植戶中,有70%在縣外承包花木種植基地,面積超萬畝。新河鎮花農嚴建安則常年在北京租地種花,最多時租地近200畝。目前,沭陽花農在全國10多個省市外建花木基地近百個,租賃承包總面積達數萬畝,年收入不下5億元。

    “強化花木產業的‘大潮裹挾’效應,推動增收脫貧。”沭陽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彭偉說。

    該縣堅持把花木產業作為發展沭陽生態經濟的突破口,不斷做精做強做優花木產業,讓所有農戶參與到花木產業鏈就業創業,形成了“大潮裹挾”效應,有力地推動了貧困戶走向了富裕之路。

    周集鄉低收入戶謝建中身體有病,干不了重活兒,村里幫著把他家的農田流轉給了花木種植企業太合園林,每年有固定流轉收益,扶貧資金入股每年有8%分紅,其老婆還能在花地里打工,謝建中平時也能在自留的土地上種點苗木、蔬菜,收入穩定。像謝建中一樣,當地已有629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與園林公司簽訂了幫扶脫貧協議,他們還可以得到1—2萬元的扶貧貸款支持,種植的花木、多肉植物等都能“加價包銷”。

    在沭陽,花木產業的迅猛發展,形成了個個有事干、人人有錢賺的良好局面,不僅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為推動低收入戶和經濟薄弱村脫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痉N植區5個鄉鎮貧困人口發生率為5.6%,比全縣貧困人口發生率低9.3個百分點;花木種植區鎮均經濟薄弱村數量為1個,比全縣平均數少0.6個;花木種植區鄉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107.8元,高于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3元。

    從外出到回鄉,“活力”不斷攀升

    顏集鎮堰下村的榮劍今年29歲,6年前大學畢業,已在城市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可看到家鄉網絡創業很熱,學計算機的他便辭職回村,開淘寶店,賣觀賞植物。

    “村里扶持網絡創業,家家開網店,可以取經的對象很多。”榮劍說,他的網店生意很不錯,年收入超過百萬元。“在家創業,能照顧老小,陪伴家人。”他每天早上起床后,打開電腦了解網店銷售情況,再去多肉大棚里轉轉,基本就沒事了。陪孩子玩耍,偶爾燒幾個菜給爸媽嘗嘗,一家人工作生活都在一起,他感到其樂融融。

    新河鎮山蕩村村民張紅英今年80多歲,每天還幫著開網店的孫子打包發貨。“以前像我們這樣的年齡,早就在墻根曬太陽了,現在每天都是忙不完的事情。”對這樣的生活,張紅英覺得很幸福。

    在沭陽,“年輕人指數”越來越高,廣袤的農村,記者隨處可見年輕人的身影。這些傳統的鄉村幾乎沒有年輕人在外打工,老人種花,年輕人開網店了,已經成為一種模式。數據表明,沭陽半數以上網店由返鄉農民、大中專畢業生、退伍士兵等群體開辦。因為網絡開啟新的生活,留鄉、返鄉的年輕人更多了,形成了良性的發展態勢。他們領著農民過“城里的生活”,給沭陽傳統的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

    花木特色產業扮靚了田園鄉村,也帶動了沭陽農村生產生活的轉變,促進鄉村復蘇并走向復興,進而推動鄉村文明的重塑。顏集鎮黨委書記王運忠認為,村里年輕人多了,整個生活狀態都變了??粘怖先?、留守兒童沒了,團圓的家庭矛盾也少。“以前村里都是幫著化解矛盾,現在則是想著如何發展業務。”年輕人在追求高質量生活的同時,也積極參與村里事務。在沭陽縣基層村支部兩委,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進綠色發展,建設五大公園,全力爭當宿遷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排頭兵,建在沭陽花木產業上的生態經濟產業鏈正在不斷延伸,百億級產業集群活力迸發,經濟社會始終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7.68億元,同比增長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13215元、7976元,分別同比增長8.1%、9.2%。1—8月份,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58.1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76億元。(中國信息報王歡 王新忠)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資訊
    點擊排行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