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溫江花木滯銷原因及對策

       2016-02-04 1527
    核心提示:花木產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態緊密相關。隨著經濟增速減緩和產業轉型升級,房地產市場不再熱火朝天、市政項目減少以及對大規格花木產品從嚴控制等宏觀因素出現,使當前花木產業面臨需求急降、產能過剩等問題。 溫江花木產業產能過剩的原因  1.過分依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
           花木產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態緊密相關。隨著經濟增速減緩和產業轉型升級,房地產市場不再熱火朝天、市政項目減少以及對大規格花木產品從嚴控制等宏觀因素出現,使當前花木產業面臨需求急降、產能過剩等問題。
     
           溫江花木產業產能過剩的原因
      1.過分依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入
           溫江乃至全國花木產業銷售都嚴重依賴房地產業和基礎設施投入。從2005年我國房地產行業興起,到2008年國家進行大規?;A設施建設,這期間傳統的綠化苗木需求激增,極大刺激了溫江乃至全國花木產能成倍擴張。在產能不斷擴張卻未挖掘出花木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當房地產業和基礎設施投入需求下降,整個花木銷售就受到嚴重沖擊。
     
           2.流通體系不健全,產業信息渠道不暢
           現有的花木市場發育尚不成熟,市場交易方式落后,交易規模小,基本為攤位式銷售方式為主的初級市場形態。溫江區現有五個花木交易市場,其中天府花城花木交易中心的規模和交易量都不大;四個鎮級花木市場———壽安鎮吳家場社區、和盛鎮場鎮、團結橋社區、公平鎮惠民社區花木市場,都是自發形成的,極不規范,市場功能不完善。全區缺乏一個專業化程度強、智慧化程度高、產業化整合度高、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性花木市場。
     
           3.農戶種植存在跟風現象,缺乏發展家庭消費市場的意識
           溫江苗農在大力發展工程用綠化苗木生產的同時,由于家庭消費意識不到位,從而忽略了盆花、鮮切花、綠植、小型盆景等家庭用苗的發展。前些年桂花、銀杏、紫薇行情好,苗農們紛紛“跟風”、“追潮”,擴大種植面積,桂花、銀杏成為全區種植面積最大的兩個品種,其中桂花達5萬余畝,銀杏達2萬余畝。由于供求失衡,導致桂花的市場交易價格開始下滑,甚至出現腰斬的情況。如胸徑10厘米的桂花今年的市場交易價格為每株450元,與高峰期相比,市場交易價格下跌逾五分之四。
     
           4.生產方式相對傳統,科技含量相對低下
           目前,溫江花木種植還是以傳統露地種植方式為主,配套小部分簡易設施,依靠科技手段培育花木的很少,市場缺乏“高、精、尖、特”產品。
     
           5.信息化技術利用率低,銷售渠道單一 
           溫江苗農的整體文化水平低,缺失網絡交易意識,利用傳統田間銷售模式進行銷售的占80%,使用電子交易模式的僅占20%,導致產業信息渠道不暢,銷售渠道單一。
     
           6.苗農的預期與市場規律相違背 
           以溫江地區胸徑10厘米的桂花中等樹形為例,在地價格從2010年高峰期的每株2800元,降到2012年的每株1100元,再到目前的450元/株,已經跌破成本。而苗農的心理預期無法順應市場發展規律,不愿低價薄利銷售存量花木,導致大量花木積壓。
     
           7.花木市場有效供求不足 
           近幾年苗木盲目擴種,產量激增,加上房地產形勢不佳,對苗木市場的需求有一定的滯后性。同時,市場對苗木的需求發生了從“量”到“質”的轉變,市場上積壓大量苗木,卻缺乏“高、精、尖、特”產品,導致市場有效供求不足。
     
           8.溫江個體勞動價格高于社會勞動價格 
           近年來,由于溫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溫江技工的品牌影響力,導致土地租金增長、人工價格高于社會勞動價格,比如全國最低地價僅為80元/畝,而溫江最低都達到1200斤大米/畝,最高則達到1600斤大米/畝以上,折合人民幣為2500元/畝至3800元/畝。苗木成本的增加使得溫江花木缺乏價格優勢。
     
           解決花木產能過剩的建議

           1.培育合格苗木,發展精品苗
           培育花木品種豐富、品質優良、大規格、標準化、成批量、持續穩定供應、成活率高、樹勢恢復快、抗逆性強、功能化、四季可種植、價格合理、售后服務好的苗木。大力發展精品苗,以種苗生產的標準化為源頭、成品生產的精品化為保障,增強抗風險能力。
     
           2.優化產業結構,拓展發展方向
           適當抑制現有規模擴張,走差異化發展和特色化經營道路。每年淘汰一批滯銷品種,套種經濟效益佳的經濟作物,發展容器苗、全冠苗、微觀盆景等。拓展花木利用空間,向立體綠化、庭院綠化、室內綠化、森林植被修復、濕地治理等方向發展。
     
           3.發展花木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探索實踐從一產到多產的融合發展。以一產資源為源點,將二產三產嫁接到一產上來,打造完整的產業體系,包含育種、生產、收購、加工、儲運和銷售等全部環節,與當地特色文化資源、城市消費需求和物流載體等有機融合,形成良性互動。深挖桂花、銀杏、玫瑰、蘭花等花木的美容、藥用、食用等功能和價值,與旅游相結合,圍繞食品、植物茶、植物精油、植物蠟染、植物壓花等花木產品的精深加工,深度開發具有特色的傳統鄉土工藝產品,推進花木商品的產業化經營。
     
           4.開創體驗式營銷
           將展會搬上互聯網,每年定期或根據節慶時間舉辦網上花木博覽會,把溫江的花木優勢品種通過網頁瀏覽的方式進行包裝和推廣,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獲取產品信息。
     
           5.建立大數據平臺,建設預警體系 
           普查全區資源,建立花木產業大數據庫,摸清全區花木品種、規格、數量、分布、優勢、技術花工、市場行情等,推進信息化管理進程,建立花木信息化管理網絡,分析發布溫江花木行情指數。每年對花木普查數據進行更新,依托普查數據,準確掌握全區花木資源及其變化信息,建設預測、預報、預警體系,實行短期預報(一年內可能發生的情況)、中期預報(三年內可能發生的情況)、長期預報(三年以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對可能出現的滯銷行情、品種變化信息等實行警示性發布,引導農戶和企業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
     
           6.搭建花木外貿進出口平臺
           建設以溫江區為中心,輻射周邊多個區、縣、市乃至全省的具有現代化水平和綜合性強的花木進出口服務平臺。一是建立進出境植物檢疫隔離處理區,對可能潛伏危險病蟲害的種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進行隔離試種、繁育及各種檢疫試驗,并對進出口植物進行檢疫消毒;二是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充分利用四川的蓉歐快鐵大通道、飛機等物流優勢,建立一條集“研發—種苗培育—花木種植基地—采后處理—質檢—運輸—國際國內終端直銷”的完整產業鏈;三是培育出口龍頭企業,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從政策、資金、技術上給予重點扶持,為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改善栽培設施、引進先進技術等提供優惠的信貸或投資補貼。
     
           7.將滯銷花木進行本土消化 
           對于存在滯銷的溫江花木,如桂花、銀杏、紫薇等,由政府按市價進行定向采購,用于溫江新建道路綠化或特色道路打造的同時,也為溫江花木優勢品種提供展示和宣傳的窗口,幫助苗農、苗企轉型調結構。
     
           8.推進花木標準化,突破花木網絡營銷瓶頸 
           從傳統花木經紀人模式向花木產業信息化轉型,大力發展花木標準化,鼓勵扶持標準化種植基地,通過標準化種植完善花木定價機制,促進網絡營銷,突破花木網絡營銷瓶頸。
     
           9.創新銷售模式   
           針對目前花木滯銷情況,對滯銷產品進行摸底、統計,建立數據庫,成立專業營銷合作組織,苗農將產品交由合作社營銷,設定一個付款周期,合作社將這個整合的龐大資產與房地產商、大型園林公司合作,超過付款周期支付利息。
     
           10.探索“互聯網+花木+X”模式,創新銷售渠道 
          (1)“互聯網+花木+企業”銷售模式。整合惠美花境、光建園林等6家大型花木企業力量,開發溫江花木銷售APP和溫江花木微信公眾平臺,與2家上市園林企業、2家一級園林企業、1家房地產企業實施戰略合作,建設溫江花木大數據平臺,利用中國花木電子商務中心,打造涵蓋科研、種植、養護、交易等全功能形態的溫江智慧花木交易中心。力爭到2017年,實現花木電商年交易額2億元,占當年總銷售額的10%。
     
          (2)“互聯網+花木+家庭”消費模式。結合市場需求優選溫江花木品種進行特色化設計,發展適合家庭種植的容器苗、全冠苗、微觀盆景等,形成陽臺綠化、屋頂綠化、庭院綠化、室內綠化等“多綠態合一”產品供應體系,借助京東、“天虎云商”等第三方電商平臺,構建花木家庭消費的“生產—供應—運輸—養護”一條龍產業服務鏈。
     
          (3)“互聯網+花木+旅游”轉型模式。完善特色景觀苗圃和賞花基地休閑觀光功能,打造溫江園林·魚鳧花鄉、植物編藝園、川派盆景園等20個特色景點,50家國際驛站、精品農莊,與攜程、一呆、驢媽媽等網絡平臺合作,整體包裝推介溫江紅楓、紫薇等5條近郊“快旅慢游”觀賞線路,把過?;井a能轉化為旅游資源。力爭到2017年,實現年接待鄉村游客800萬人次,旅游收入22億元。
     
          (4)“互聯網+花木+標準”種植模式。設立花木產業發展專項發展基金,建立花木標準化示范推廣中心,積極完善花木標準,力爭到2017年,完成地方花木標準編制225項,其中國家級標準1項,省市級標準各20項;到2020年,新建標準化基地10個、總數達40個,實現優質花木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80%以上,建成國家花木綜合標準化示范區。
     
          (5)“互聯網+花木+預警”管理模式。在全面普查調研基礎上,建立溫江花木產業數據庫,完善中國(溫江)花木價格指數平臺,健全集花木市場預測、預報、預警的花木信息化管理系統,綜合分析未來市場可能發生情況,以一年短期預報、三年內中期預報、三年以上長期預報模式,引導種植主體動態淘汰調整種植品種,以科學預警方式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
     
           11.加大展會舉辦力度 
         (1)由政府牽頭,根據溫江花木產品適時在省、市、區內及全國其他地區舉辦溫江花木會展,宣傳溫江的花木產業發展成就、花木生態旅游發展成果,著力展示溫江產業優勢和特色產品。
     
         (2)組織苗企、苗農參加國內各省、市、區舉辦的大型花木和園林會展,學習借鑒花木主產區在花木產業發展方面的寶貴經驗,促進學習交流,為行業協會、園林公司、花木企業搭建展示、展銷、交易的平臺。
     
         (3)鼓勵企業和苗農在區內、區外自辦展會,宣傳推薦溫江優勢品種、擴展銷售渠道、提升花木品牌,擴大影響力。
     
           12.加快全區園林生態公園建設 
         (1)加大財政投入,做靚做美主干道建設,由政府投資打造特色亮點道路,結合特色園林景觀,聚集人氣,吸引客源。
     
         (2)調動群眾主動性和積極性,由企業、村組和農戶投工、投勞,政府實施獎勵補貼政策,修建鄉村道路和綠道支道。促進觀光旅游,吸引更多游客,解決因道路不暢導致的花木滯銷。
     
           13.全面覆蓋聯系苗農、苗企、專業協會和專合組織 
           全面加強對苗農、苗企、專業協會和專合組織的聯系和服務,班子成員聯系30戶、中層干部聯系20戶、其他工作人員待花木產業普查結束后分類進行分配。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資訊
    點擊排行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