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花真靚。”云臺花園人行天橋試種的“粉花簕杜鵑+紅花簕杜鵑”近期吸引了很多來往行人的眼球。記者日前從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經過多年推廣,廣州人行天橋的簕杜鵑花色已增加到5種,明年將再試種黃色系和粉色系兩種,在東風路、環市路等過街人行天橋試種。屆時,市民看到7色人行天橋將不再是稀罕事。
秋風落葉、冬日蕭索,秋冬季節向來是樹葉凋零、花兒謝落的時節,可當你現在走在廣州的天橋立交上,一路繁花似錦、爭奇斗艷、彩蝶紛飛,頓生時空錯亂之感。紫紅、深紅、粉白、黃色……隆冬綻放的簕杜鵑將廣州360多座天橋立交裝點得宛如一條條七彩飄帶,成為一道道亮麗城市風景線,不但初來乍到的游客驚詫于廣州“濛濛亂撲行人面”的花海,行人走在人行天橋上,面對“繁花拂面送行人”,亦是一種絕美體驗。
天橋立交綠化、美化,從小處管窺是環境惠民,從大處著眼是為城市增色。廣州是全國同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的特大型城市,近年還獲得了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市等殊榮。時下正朝著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目標邁進,城鄉綠化再次增量、提質被提上議事日程,天橋立交綠化亦是其中選項。經過多年努力,廣州已形成了300多公里頗具特色的城市空中花廊,綠化水平全國領先。百尺竿頭,須更進一步。
一個細節,體現一座城市的性格;一個側面,彰顯一座城市的身姿。城市文明發展到什么程度,從細節、側面就能體現出來。在我看來,城市有能力、有心思注意天橋立交的綠化、美化這種細節,說明城市管理已有長足進步。廣州非但有財力大投入,去年還首次對天橋立交橋綠化的種植及養護管理的技術規范出臺了推薦性地方標準——《人行天橋、立交橋綠化種植養護技術規范》,告別粗放式管理。
天橋立交綠化、美化,也有許多細節需要照顧。譬如天橋立交綠化屬道路綠化的一部分, 要與周圍街道綠化有機結合,共同創造優美的道路環境。如海印橋南人行天橋東南側緊鄰廣東警官學院,該校在與海印橋南人行天橋相鄰的校園圍墻上掛鐵絲網,爬滿了異葉爬墻虎,仿如綠色瀑布,與橋面上簕杜鵑融為一體,形成非常好的景觀效果。再如,許多橋體在總體規劃時,沒有把綠地系統考慮在內,未預留相應的綠化用地,給后來的綠化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一些天橋立交只能采取臨時外掛方式綠化,既不美觀也存安全隱患。未來在新修天橋立交時,要預留綠化位置。此外,公共財政投入須精打細算、注重效率,發揮資金大效用,避免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