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未來五年濟南要以提高美譽度和舒適度為目標,做好“顯山露水”文章。而如何書寫這篇文章,濟南確定了分類分級對山體進行保護,并積極打造新型山景標志區。而在“露水”中也將黃河納入其中,提出建設黃河文化廣場,推進小清河復航,今后濟南市民可乘一舟便可游遍濟南東西。
留住青山引入城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將南部山區生態保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努力保護好南部山區的綠水青山,加快建設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而在建成區內,要分類解決山體周邊違法違章建設,積極推進千佛山、龍洞等風景名勝區保護性建設,實施山體公園建設提升工程。
對此,濟南將依據山體在城市空間格局、歷史文化、景觀風貌等方面的作用,將山體劃分為名山、重要山體、一般山體三個級別,從而避免“一刀切”模式,有效協調山體景觀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在控制保護城市天際線上,規劃提出加強老城“山、城、湖”特色天際線控制,對大明湖至千佛山之間的山城互看視廊進行控制。其中對于新增觀賞場所超高層建筑的選址與規劃,要充分考慮城市天際線的相關因素,在北湖、新建公園等視線良好的城市重要功能區內設置高層觀景設施,方便游客欣賞。
鵲華之間建景廊
記者了解到,為更好的利用目前的山體資源,下一步還將重點打造城市新型山景標志區。其中要打造鵲華特色風貌標志區。在城市北部地區,串聯藥山、鵲山、黃河、華山、白泉、新東站等重要景觀要素,形成景觀廊道,注重體現“山、河、泉”的特色,形成鵲華特色風貌標志區。其中具體以華山片區為中心,建立“一心四廊、一湖四山”的城市視廊景觀格局;鵲山片區承接華山片區,建立“一脈兩廊、三核、三片”的景觀格局;新東站片區連通華山與白泉,打造120米寬的復合生態景觀廊道。
此外,在中央商務區規劃中嚴格遵循“顯山露水”原則,創造性地打通中央公園與東側五頂茂嶺山的景觀視廊,預留系統性綠化系統,優化山體周邊環境,實現“引山入心”、資源整合,形成山城一體的綠色廊道。深入發掘城市新型山景標志區。充分利用濟南山體景觀資源,打造藥山生活標志區、南部生活標志區等新型山景標志區。
恢復“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景觀
作為泉城,保持泉水持續噴涌向來是濟南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未來五年要更加科學的進行保泉,深化泉域水文地質研究,建設泉域地下水監控系統,從而能夠進行科學的回灌補源。
同時,還將編制完善名泉保護總體規劃,綜合實施“增雨、補源、置采、控流、節水”,加強泉域補給區農業節水灌溉,推進強滲漏帶保護與修復,將對濟南中心城市建設區內的8個重點強滲漏帶現狀進行重點核查,通過對8個重點滲漏帶的管控打造一條濟南生態保泉線,從而確保正常降水年份泉群保持常年噴涌,逐步恢復“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觀。
此外,濟南也將加快泉文化“走出去”步伐,建設具有世界品質的泉文化中央游憩區,以及濟南名泉博物館,繼續努力將濟南名泉文化景觀進行世界遺產申報。
濟西濕地連通小清河、大明湖
大明湖與小清河連通工程計劃提及已久。據介紹,大明湖與小清河的連通,需要在兩者之間挖一條新航道,即在西濼河和東濼河之間挖出一條中濼河。記者了解到,目前北湖已經開挖,而連通大明湖和北湖的中濼河將在北湖片區拆遷完畢后正式開挖。
對于這一連通工程,濟南十三五規劃也有所提及,其中提出要提升天下泉景區,推進大明湖—小清河連通工程,打造天下泉景區與濟西濕地、北湖、華山湖、遙墻清荷濕地有機連通的水上觀覽線路。
在天下泉與濟西濕地連通方面,記者從西城集團了解到,目前,濟西濕地雖然可以通過睦里閘與小清河水系實現連通,但目前尚無法進行通行。“互通計劃已經規劃好,今后我們要按照規劃部門的要求,來推進兩者的連通。”西城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在華山湖、遙墻清荷濕地公園與小清河的連通工程上,由于兩者均緊靠小清河,兩者一旦實現與小清河連通,那么濟南市民便可從西城的濟西濕地公園一路向東經過大明湖后,直接到達遙墻清荷濕地公園,一舟便可游濟南城。
此外,在濟南將黃河納入到城市內河過程中,十三五規劃中還提出要加快提升百里黃河風景區,挖掘整理重要遺產資源歷史文化內涵,建設黃河文化廣場和黃河文化展覽館,打造黃河文化生態旅游帶,彰顯黃河文化底蘊。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