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是湖南省早的工礦區。站在境內的錫礦山制高點,百年風云盡收眼底。在百年開采形成的荒漠化山地上,新綠已經開始長成。倔強的樹苗,正一點一點將百年瘡痍重新綠化。
湘中山水瑰麗,但遍布婁底全市的礦山礦井及工業廢墟,也給大地留下了不少綠化死角。近年突飛猛進的基礎設施建設,難免給植被造成新的破壞。如何讓大地重披綠裝?婁底市委、市政府站在對歷史、對后人負責的高度,部署實施“綠化婁底4年行動計劃”,4 年來已投入資金18.92億元,人工造林47.35萬畝,義務植樹3068.1萬株,植綠建綠成果相當于過去10年,譜寫了生態環境和諧、資源永續利用的新篇章,孕育了生生不息的發展潛力與動力。
營造健康森林,留住的金山銀山
初冬的新化吉慶鎮油溪橋,到處綠意盎然。裸露多年的石灰巖,正漸漸掩沒在新栽的柏樹叢里,山坡上一片新綠。惡劣的自然條件被人們造林增綠的干勁折服了。這里是當之無愧的全省退耕還林和石漠化治理的成功典范。實施綠化四年行動以來,退耕還林對婁底生態環境的改變更是革命性的,像油溪橋村的石山一樣,全市有20多萬畝石山荒坡重新披上了綠裝。
婁底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對資源的熟悉,讓婁底更加珍惜資源。不過,面對森林這片能流金淌銀的綠色資源,除了它的資源屬性,婁底還賦予了它更多的內涵,被視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
因此,健康森林的目標成了綠化婁底不懈的追求。婁底市將退耕還林、項目造林、工程造林、森林防火、義務植樹、林木的保護等事項,都納入營造健康森林的領域。全市上下,以非凡的力度正在開展一場為森林立傳的造林運動。
婁底人每年要過兩個植樹日,和全國的3月12日一樣,正月初八也是婁底人大確立的婁底植樹日。在婁底,節后上班植樹已成了“綠色團拜”的新時尚,上至市委書記、市長,下至普通老百姓,全民動員,全體植樹。
與空前的全民義務植樹熱度和力度相對應,婁底正從“禁、造、防、撫”四字方針入手,全面提升森林生態化。全市已嚴格禁止生態公益林砍伐,確保生態成效。再通過抓植樹造林,增加森林面積。組建裝備精良、力量較強的森林防火應急隊伍,出臺系列森林防火組合拳,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全市全面落實測土配方應用技術,全面實施優材更替,營林管護力度持續加大,重造輕管的現象得到徹底扭轉。
營造健康森林,就是留住永遠的金山銀山,這也成了全體市民的共識,還帶動了新的綠化產業。在婁底,呈現出了大戶造林的新特點。通過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林業產業化項目,出現了栽種珍稀樹種、木本藥材、綠化苗木、速生豐產林、名特優經濟林等千畝以上林業產業基地310處,花卉苗木和珍稀樹種培育投入過3.36億元。與此同時,婁底的苗圃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全市各大苗木市場供銷兩旺,為彌補本地苗圃供應不足,運載“綠色”的物流車輛川流不息。
培育美麗濕地,鑄就鮮明的發展底色
今年1月12日,婁底驢友口耳相傳分享著一個好消息:婁底有屬于自己的濕地公園了。這個濕地公園,就在城市大門口,就在水府廟。11月份,婁底湘潭兩市還簽署了共同保護水府廟的合作宣言。
如果說建健康森林是呵護婁底的“綠肺”,那么保護濕地就如同保護大地的腎臟,對城市生態安全意義重大。綠化婁底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培育美麗濕地。以山區丘陵為主要地貌特征的婁底,不但有濕地,而且濕地分布廣泛,頗具特色。
湄峰湖濕地如一塊翡翠,鑲嵌在漣源湄江鎮,這里動植物種類豐富,為中國所特有的物種19種,列入國家“三有”保護物種119種。新化龍灣濕地公園,有千島湖、銅鈴湖、晚坪湖等與資江相連的湖泊、水庫,涵蓋大虎巖森林、觀音島和叢山界森林等島山森林。冷水江市申報了浪石灘濕地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婁底市全市濕地除水府廟水庫、白馬水庫、大江口水庫、周頭水庫、資江河新化區域等面積達100公頃以上外,其余一般是小型濕地,新化奉家鎮還有驚艷的高山濕地,數十畝水面、成百畝濕地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森林之中,格外具有生態價值。
濕地是絕佳的旅游資源,在保護與旅游開發之間,婁底正努力尋求佳的平衡點,對破壞濕地的開發項目堅決說不。為開發水府廟濕地,曾經有公司愿意花重金打造水上高爾夫等旅游項目。婁底市經過嚴格的論證后,發現這將有可能污染水體,造成對濕地的破壞,項目被徹底否決,并且以后也不予討論所有水上開發的項目。
為培養美麗濕地,婁底市已連續三年利用“濕地日”、“愛鳥周”等節日,在各中小學開展濕地科普講座,宣傳濕地保護的意義,喚醒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婁底市還出臺了水府廟濕地保護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濕地保護標準。近年來,婁底市用于濕地保護和建設的經費呈逐年增加態勢,濕地生物多樣性得到明顯改善,一些退化了的植被得到逐步恢復,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近年來呈現出萬鳥齊飛的壯觀場面。濕地周邊乃至全社會居民的法制觀念和濕地保護意識明顯增強,社會上自發參與保護和建設濕地的人越來越多,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氛圍逐步形成。
構筑綠色長廊,延伸曼妙的鄉情畫卷
婁底是湖南新興的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人們,進出故鄉的游子,透過車窗望到的,盡是綠色綿延。那是熟悉的樹種,那是家鄉的顏色,承載了美妙的鄉情。桂花、香樟、銀杏、紅葉石楠、油茶林、楊梅、桃李等婁底人喜愛的樹種,路修到哪,就栽到哪,像列隊歡迎遠方的賓朋來婁投資興業,建設美麗婁底。
婁底市在實施綠化婁底四年行動計劃時,把公路、鐵路、河流等出行通道的綠化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形成了婁底綠化的特色。
婁底市專門出臺了婁底市綠色通道建設行動計劃,對于通道綠化,市本級給予每公里1萬元的補貼,各縣市區還有配套補貼。漣源市境內高速通車里程長,通道綠化任務重。漣源市與高速沿線的居民簽訂了租地、征地協議,掃清了種樹的障礙。為了提高樹苗的成活率,漣源、新化都有通過招投標的形式,讓專業的綠化公司來種樹,公開招標綠化通道,實行專業化項目化綠化。
在婁底各縣市區,綠色通道特色紛呈。新化打造了紫鵲界百里綠色長廊;漣源湄江風景區、白馬湖風景區道路均實現了100%的綠化美化;冷水江市、婁星區2015年對城區道路實現全面綠化提質,為城市貼上綠色標簽。“秀美雙峰,層林流綠!”這是雙峰縣的自豪。2015年,雙峰縣每個鄉鎮均完成了一條主要鄉村干線的綠化,實現了“綠不斷線、景不斷鏈”。
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資金1.83億元,綠化公路沿線6699.6公里,綠化鐵路88公里,綠化河流750公里。一條條公路、鐵路、河流,成為一道道亮麗的綠色風景線。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