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深圳福田綠色生態引領全國質量效益急劇凸顯

       2015-12-10 493
    核心提示:綠色發展,是福田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的常態,其所帶來絕佳的品質體驗,更是每個生活和工作在這里的人引以為傲的資本。連續十年,福田區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4%以上,且逐漸改善。至2015年第三季度,福田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4.7%,PM2.5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遠優于國家二級標
           “綠色發展”,是福田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的常態,其所帶來絕佳的品質體驗,更是每個生活和工作在這里的人引以為傲的資本。連續十年,福田區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4%以上,且逐漸改善。至2015年第三季度,福田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4.7%,PM2.5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遠優于國家二級標準。

           2014年,福田區積極開展道路市政功能完善,共完成21條主干道沿線綠化景觀提升、70個道路渠化島改造;當年,福田區共建成5座分別以法治、體育等為主題的精品社區公園,使得轄區公園總數已達106個,形成了10分鐘公園生活圈。北從梅林山,南到紅樹林,西從園博園,東到荔枝公園,福田營造出“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獨特城區氛圍。
     
           隨著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的開放、香蜜公園下一步的建設完工,福田“公園之城”的定位將進一步凸顯。據預計,到2015年底,福田轄區人均享有公園面積預計將達13.05平方米。
     
           環城綠道,是福田區的又一個“明星項目”。2014年,轄區完成142公里城市綠道建設,貫通形成39公里“環城綠網”;通過打通綠道之間的斷隔,環城綠道成功串聯起福田“山、林、城、海”獨特的都市風光。
     
           在水環境質量方面,福田區嚴格落實“河長制”。福田河、新洲河等轄區河流經過一系列治理措施已經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市民游玩休憩的好地方。
     
           今年內,福田區在生活垃圾密閉收運處理率上將力爭達到100%。期間,福田還在轄區15個城中村、164個老舊住宅區,以及轄區背街小巷,開展以“凈化”為重點的環境整治行動,確保城區環境里外如一。
     
           福田中心區在環境質量持續優化的同時,在資源效率、企業競爭力提升上也實現“雙贏”。
     
           據統計,2014年,福田全區萬元GDP能耗和水耗為0.3554噸標煤(預計數)和5.91立方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十二五”以來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0.7%,下降目標進度完成率居全市各區第一。近兩年,轄區企業全市通過省、市自愿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中占比達100%和82%;

           2014年福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58.85億元,增長8.9%,人均GDP3.5萬美元,增長7.3%,稅收總額800億元。2014年稅收地均集約度10.17億元/平方公里,穩居全市各區之首。其地區生產總值地均集約度達37.6億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5倍;水耗、電耗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并保持逐年下降態勢。

           標準量化“深圳質量” 節能環保蓬勃發展
           以標準量化“深圳質量”,是福田區在“綠色發展”過程中的實際踐行。

           2014年,福田在全國率先推出循環經濟評價標準,從節能、節水、節材、資源綜合利用、綠色技術、資源節約空間等維度,對園區、樓宇、商場、項目進行可量化、可比對的綜合評價。

           “1+4”循環經濟評價體系中,“1”即出臺《福田區循環經濟評價指引辦法》,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標準先行”的原則,明確循環經濟評價范圍、組織實施、標識管理、激勵和監督,使評價行為規范化、常態化。

           “4”即發布《園區循環經濟評價標準》、《樓宇循環經濟評價標準》、《商場循環經濟評價標準》和《循環經濟項目評價標準》,由該區發改部門與標準化權威機構合作,借鑒國際通用評價指標,結合區域實施,按照GB/T 1.1-2009編制,經標準查新和專家組論證,屬國內首創,推廣價值得到國家發改委領導和全國節水標委會的肯定,在廣東省地方標準立項評審會上獲高度評價。其中樓宇和園區標準評為A類(急需標準),商場和循環經濟項目標準評為B類(重要標準)。

           2014年,福田區評出首批循環經濟星級園區、樓宇、商場及項目19個。據測算,通過科學、持續推動用能管理和節能降耗改造,現有產業園區節能率可達20%-30%,公共樓宇和商場節能率可達15%-25%。

           福田區依據國家和地方節能環保法規,在全市率先推出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支持政策的基礎上,2014年修訂出臺《福田區產業發展資金支持綠色發展實施細則》,設立綠色發展專項資金,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同時,實現引導扶持與調控監管雙管齊下。

           2013-2014年,區綠色發展資金共支持192家企業、331個項目、5746萬元,撬動節能環保社會投入約6億元,企業自主研發推廣的新技術、新產品平均節能率達22%,節能減排改造項目每年可節約5618噸標準煤,相當于一家大型工業企業一年的能耗,減排1.5萬噸二氧化碳,可替代41公頃闊葉林一年的光合作用。
     
           此外,福田區還建成15個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密度居全市之首。在福田交通樞紐站建立全國首個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和監控中心,實現數據采集分析、動態安全監控、事故預警與緊急處置、車輛安全檢查的一體化。
     
           2014年,福田區共評出節能環保模范單位50家。通過梳理節能環保典范,強化企業榮譽感責任感,福田區在全區范圍內已初步形成“一點一滴促進節能環保,千家萬戶參與節能環保”的良好生態文化氛圍。
     
           據不完全統計,福田區目前專注節能環保行業的各類企業、機構、組織4000多家,呈現蓬勃發展勢頭。
     
           扎實生態系統建設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是福田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的主動擔當,亦是福田立足更高起點謀求更遠發展的積極實踐。
     
           據悉,未來五年,福田區將以新加坡為標桿,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點示范區為統領,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成生態文明建設典范城區。譬如,繼續加強自然生態保護,以生態系統建設為抓手,打造生態格局完善、生態功能齊全的高品質城區,同時加速低碳城區建設,推廣循環經濟,強化資源回收利用,實現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綠色低碳發展;并在開展綠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上,使“生態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常態化的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下一步,福田區將以中心區為發展核心,以筆架山、中心公園休閑運動軸和塘朗山、安托山、園博園、紅樹林綠地景觀軸為生態廊道,形成“一心、兩軸”的整體生態空間結構。依托慢行系統,貫通全部公園和綠色廊道,形成完整的網狀綠地系統。屆時,城區慢行系統路網密度有望達到每平方公里3.4公里。
     
           同時,以制度創新推進生態環境品質提升,推行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推動生產、生活和消費模式向集約化、低碳化、再生化、循環化發展。合理布局綠色經濟,構建親水、親綠、親自然的“三親”生態格局,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可持續。
     
           可以預見的是,“十三五”時期,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綠色低碳城區的背景下,福田區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功能將進一步增強,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將得到更全面的推廣。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資訊
    點擊排行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