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吉林建設“海綿城市”推進綠色城鎮化進程

       2015-11-30 459
    核心提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要求,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2014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12月,住建部、財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聯合啟動了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申報工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要求,“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2014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 12月,住建部、財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聯合啟動了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申報工作。

           海綿城市是指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富有彈性,遇到降雨時發揮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功能,在干旱缺水時,則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使現代城市更具有應對氣候變化、減低極端降雨災情和維持生態功能的能力。

           建設海綿城市,不僅能夠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儲水排水循環運用的能力,更能夠有效地夯實新型城鎮化質量。今年4月2日,財政部公示16個城市入圍海綿城市試點名單,未來三年,僅首批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總投資額將超過300億元。這樣大的投資額,說明了國家對此項工程的高度重視,也顯現出新型城鎮化未來的發展態勢將更加快速、迅猛。
    把握新一輪吉林振興和謀劃“十三五”的關鍵時期,加快長吉一體化進程,吉林省從實際出發,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大水利、城建工程建設,促進生態建設工程進一步發展,完善海綿城市建設,使新型城鎮化發展提質提速。

           9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順暢合理利用的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推進新型城鎮化。
    會議指出,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建設雨水自然積存、滲透、凈化的海綿城市,可以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
    會議確定,海綿城市建設要與棚戶區、危房改造和老舊小區更新相結合,加強排水、調蓄等設施建設,努力消除因給排水設施不足而一雨就澇、污水橫流的“頑疾”,加快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體治理等問題。

           從今年起在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基礎設施規劃、施工、竣工等環節都要突出相關要求。增強建筑小區、公園綠地、道路綠化帶等的雨水消納功能,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等擴大使用透水鋪裝,并和地下管廊建設結合起來。

           總結推廣試點經驗,采取PPP、政府采購、財政補貼等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運營。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專項建設基金支持范圍,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業務,多渠道支持海綿城市建設,使雨水變棄為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在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是一座城市最靈動的元素、最寶貴的資源。“海綿城市”是城市建設的一種新模式,是將城市建設成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在加快長吉一體化進程中,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更是密不可分。海綿城市建設不是一個單純的目標,而是一個綜合目標,即城市發展理念和建設方式轉型。今年,吉林省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城市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工程和海綿城市創建工作,并確定2-3個省級海綿城市試點,盡快形成可復制、能推廣的模式,由外延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南溪濕地項目位于長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區域,是長春市海綿城市申報試點區域,占地面積310公頃,計劃將把文化、生態和游憩有機結合,建設集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生態保護、教育展示、防洪減災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濕地公園,項目計劃總投資34.5億元。

           作為長春的“城市之腎”,南溪濕地公園南起南繞城(京哈)高速公路橋,北至南三環路橋,西起伊通河東岸規劃濱河路,東至伊通河東岸規劃堤防路,南北距離約3公里,規劃占地面積約3.1平方公里。該工程依托河道建濕地,將創造一個模擬自然生態濕地的人造濕地系統,能夠有效降解水體污染,凈化空氣,是城市生態重建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建成后,它將成為長春市的一個新地標。

           按照工程計劃,2015年主要實施土方調配和部分防洪工程。南溪濕地公園建設工程于6月正式開工,重點開展了理順前期、推進征拆、籌集資金等工作。目前,項目可研已編制完成,土地規劃、環評等前期手續正在辦理。根據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的任務安排,南溪濕地公園、南部新城金腰帶和截污、治污、景觀、道路交通建設工作將在2017年末完成。

           “目前,伊通河城區南段防洪工程7個標段已全部開工。”據長春市建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11年以來,水利工程實施主體多次發生變化。年初以來,長春市建委積極協調各相關單位,調整法人主體、理順合同關系,破解前期障礙。目前,防洪工程已完成清理河道內土方15.5萬立方米,填筑堤防1132.5米。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資訊
    點擊排行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