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底蘊,促進園林旅游經濟創新發展
古典園林是蘇州古城具代表性的經典旅游品牌,大力推進園林旅游經濟創新發展對于促進古城產業轉型、業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進一步轉變觀念,從看重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效益的擴大轉變,才能真正提升園林旅游品質,讓來到蘇州的游客擁有更好的旅游體驗。在加強蘇州園林分類保護管理的基礎上,我市園林部門正進一步增強園林旅游工作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主動融入蘇州城市“大旅游”發展格局,推進園林旅游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更加注重園林旅游的機制創新,更加注重挖掘園林歷史文化底蘊,更加注重園林旅游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做大做強與古城保護相適應的休閑觀光、文化創意、園林會獎、旅游紀念品等新型特色產品,實現園林保護和旅游發展的協調平衡和相互促進,在推進蘇州全域旅游發展中體現園林板塊的特色,為豐富蘇州旅游內涵打造新亮點。
運用比較優勢,創新園林特色旅游產品
蘇州園林特有的自然人文資源造就其極富特色的旅游競爭優勢,我市旅游、園林等相關部門充分運用這種優勢,努力在蘇州古城旅游中打響園林品牌,為“蘇州旅游”的國際化品牌增光添彩。
目前蘇州園林系統有4大類21項園事花事活動,發揮著集聚人氣的綜合效應。為了給旅游者提供更加高品質的體驗,園林部門全面整合優化這些資源,傾心打造虎丘廟會、拙政園杜鵑花節、網師園夜花園、石湖串月、天平山紅楓節等傳統園事花事活動“十大品牌”,把靜態的文化資源、分散的文化元素轉化為雅俗共賞的“文化大餐”,努力形成活動差異化、宣傳個性化、品牌整體化的業態特色。堅持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主動轉變單一的門票經濟模式,加強與市會獎旅游推廣中心對接,大力發展園林會獎、文創開發等特色項目,集思廣益延伸園林旅游產業鏈。策劃包裝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可園等園林的會獎旅游活動,深入開展“中國四大名園”交流合作、高端會務商務活動、旅游文創活動開發運營等特色項目,深度開發拙政園“私人定制”、留園“品花茶看花道”、網師園會務接待等會獎旅游產品。
圍繞“園林有禮”文創產品發展策略,我市園林部門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豐富園林旅游業態,延長經濟產業鏈,挖掘和釋放游客消費能力。制定實施園林旅游紀念品開發方案,逐步建立和豐富旅游商品庫,試點建立一體化運營網點,下大力氣提高園林旅游產業附加值。
線上線下融合,加大品牌營銷推廣力度
我市園林部門積極探索大旅游和“互聯網+”形勢下的營銷工作機制創新,不斷加深與同程旅游、攜程旅行網、去哪兒網等旅游電商平臺的合作,通過互聯網客戶端游客結構、來源地、出游方式等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提高整體營銷策劃的針對性和專業性,逐步擴大蘇州園林的網上旅游品牌。注重園林旅游的融合發展,整合全系統旅游營銷資源,積極推動區域聯動合作,共同擬訂市場營銷方案,制訂系統內“熱點帶冷門”聯動營銷方案,產生1+1>2的影響和效益。
近年來,通過加強與大眾傳播媒體的互動,借助蘇州國際旅博會和在蘇舉辦的各類國際性大型文體、會展活動等展示平臺,蘇州園林的特色和魅力得以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地在更廣范圍內傳播,蘇州園林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優化旅游環境,完善旅游服務配套體系
針對旅游業進入散客時代、自駕游客逐漸增多的趨勢,我市更加注重健全旅游服務配套體系,園林部門也積極融入全市大旅游規劃格局,強化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拙政園地下停車場建設,加快網師園地下停車場項目前期工作,著力解決旅游停車服務和連接景區“后一公里”的瓶頸問題。同時,組建市場化運作主體,積極參與“蘇州好行”旅游觀光巴士項目,完善交通要道和自駕游線路上的旅游交通標識,大力推動園林與交通、古城保護、商貿等業態融合發展,做好“旅游+”這篇大文章。
配合“古城旅游示范區”推進工作,園林、旅游等部門深入推進旅游環境優化工程和靜音工程,加強拙政園、虎丘景區等熱門景點的環境整治,推廣“園林靜好”項目,試點啟用無線講解器,取締電喇叭講解設施,積極實施標準化、星級化講解員管理模式,做好游客流量評估、監測、舒適度發布以及游客預約方案,提升從業人員綜合能力和服務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