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廣州市正開展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工作,對照國家綠化模范單位評選條件9大類、43個方面、35個量化指標,廣州市已全面達到,目前正在檢查驗收階段。
211個城市公園已免費開放
作為廣東省會,廣州全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0萬,是華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廣州國土綠化建設不斷躍上新臺階。近年來,廣州市委、市政府全力實施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和“花城綠城水城”戰略,以“高起點規劃,優化生態空間布局;高標準建設,打造林業精品工程”。
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5.68%、綠化覆蓋率4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1平方米,森林覆蓋率42.03%,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59個,城市公園245個,其中免費開放211個,綠道近3000公里。對照國家綠化模范單位評選條件9大類、43個方面、35個量化指標,廣州已全面達標。
廣州已建成800多公里主干道景觀林帶和15個城市出入口景觀點,形成貫通城鄉、全年常綠、四季有花的生態景觀長廊。并著力建設森林公園體系。目前全市森林公園已達到59個。
全民義務植樹共護花城美譽
在“花城”建設方面,廣州市委、市政府從多舉措入手,取得了顯著成效。另外,還積極引導市民積極參與花城建設,多年來,廣州將任務逐年分解到各區,實施屬地化管理,并實行督辦制度,將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對參加義務植樹單位全部實行登記卡制度。每年3月份的“義務植樹月”期間,在全市設立多個植樹點,組織邀請廣州地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干部、部隊官兵和綠化近衛軍,聯合工、青、婦組織和社會各方面參加義務植樹,鼓勵市民以各種方式履行植樹義務,從過去單一的植樹,拓展到養護管理、認建認種認養、以資代勞等方式,因地制宜,靈活多樣,進一步豐富義務植樹的內涵。大力開展了義務植樹基地建設,自2001年以來全市建立各種規模的義務植樹基地24個,占地面積約3000畝。
廣州還對19條道路實施“一路一景”建設,突出營造節點景觀;還推進立體綠化,完成橋梁綠化310座,形成極具特色的城市空中彩橋。目前市政府已頒布六批,共11499株,其中11460株、39株;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和分級保護體系,制定實施《廣州地區保護條例》,有效地保護了綠色文化遺產。
亮點
民生服務
廣州在全國開綠道建設先河,建成綠道3000公里,成為全省線路長、覆蓋面廣、服務人口多的綠道,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千里綠道已經成為幸福廣州、花園廣州的標志性品牌。今年“六一”,全市13個新建兒童公園全部建成開放,總面積達173公頃,成為全國規模大、數量多、分布均衡的兒童專類公園體系。
森林保護
率先在全國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在上世紀90年代率先在全國開展森林分類經營,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補償機制。多年來不斷增加財政投入,提高補償標準,補償資金總量從初的0.11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2.33億元,高補償標準達到每年每畝約200元。目前全市生態公益林達到全市林地總面積的61%。
林業園林科技推廣
廣州具有全國長的城市空中花廊,天橋綠化通過科研攻關能三季開花、四季常青,獲得5項科技專利,里程達345公里,成為全國借鑒的樣板。目前正在向華南地區多個城市推廣;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構建了“廣州數字綠化平臺”,獲得“全國林業信息化示范市”稱號;在森林生態效益評估方面,開展全市森林碳匯計量,建立了森林碳匯數據管理系統,使廣州成為國內個精確摸清森林碳匯家底和精確計算森林年度碳吸收量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