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打造:考古單位參與整個過程
“方案有現代的、傳統的,加蓋博物館和原址保護等多個,終確定的是打造一個開放的遺址公園。”市規劃局表示,終通過市規委會審查的概念規劃,參照了很多國際遺址保護案例,例如國外的古羅馬斗獸場、希臘雅典衛城,國內的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等,都沒有蓋博物館,屬于原址保護。由于是全開放狀態,因此規劃了排水、防澇、防風化等設施,周邊還要布置市民游憩的場所,包括配套的商業設施,“這樣才能把人留得住”。
據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遺址公園的打造與普通公園不同,技術性要求特別高,考古研究單位會參與整個過程。同時,東華門遺址公園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區域,還將與北邊的成都體育中心對接。目前,成體中心已初步確定不會拆除,將通過提檔升級,改變現在陳舊的外觀,保留既有的演唱會功能,再引進國際足球聯賽等全球體育賽事,將其整體“做活”。
遠期規劃:打造“蜀都遺址公園”
記者了解到,從遠期規劃來看,北到東御河、西御河,東到東華門,西到西華門,南到蜀都大道共0.5平方公里的區域,將被整體打造成“蜀都遺址公園”。參與規劃的專家表示,蜀都遺址公園位于成都的中心,包含東華門遺址等眾多不可復制的歷史文化資源,未來的定位是成都市的都市會客廳,除了有遺址展覽區,還會像紐約中央公園一樣,擁有大的草坪、植栽,還有小型游憩設施,市民在這里散步、聊天、聚會、學習,甚至舉辦一些小型的演藝活動。
據悉,結合東、西御河和古代的城墻格局,這里還會相應地增加一些水域,現代生活和歷史的空間格局,都能夠在這里感受到。“這個區域本來就是規劃的城市綠肺,但是規劃形成之前,已經建成了很多既有建筑。”參與規劃的專家告訴記者,基于現狀條件,近幾年之內,一些構想暫時還不太可能實施,有條件實施的就是東華門遺址和成體中心。
東華門 遺址
2013年10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進駐成都體育中心南側工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漢、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包括明蜀王府宮墻基槽、唐代院落、街道、房屋、水井、排水溝、灰坑、灰溝等眾多遺跡,并首次發現了可與文獻記載相印證、延續時間長達千年的皇家園林摩訶池。2014年8月,這里被命名為東華門遺址。該遺址的考古發掘,開辟了一扇了解漢代至清代成都中心歷史演變的窗口。隋代摩訶池、建筑遺跡和明代蜀王府水道遺跡等,為認識古代成都提供了地理坐標,是研究古代成都中心區的歷史依據,也是成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物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