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自治區林業廳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理念,堅持"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道路,大力弘揚新疆精神,踐行新疆效率,積極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文化林業發展,把握林業援疆機遇,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強化林業基礎保障,全區森林覆蓋率不斷提升,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有力地促進了我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新疆建設。
全區森林資源總量明顯增長我區森林資源主要由山區天然林、綠洲人工林和荒漠河谷天然林三大部分組成。經過多年來全區各級黨政和各族干部群眾堅持不懈的努力,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全面開展,歷年工程造林成效顯著,森林資源總量逐步提升。
截至2014年年底,全區林地面積1741萬公頃,較2009年增加641.29萬公頃;全區森林面積741萬公頃,較2009年增加42.75萬公頃;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5%,較2009年增加0.26個百分點;綠洲森林覆蓋率達到28.3%,較2009年增加4.92個百分點;全區活立木蓄積量3.5億立方米,較2009年增加0.4億立方米。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生態建設,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三北防護林"便是一項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工程。60年來,全疆各地積極推進生態建設,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為重點的平原綠化工程,在全社會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促進城鄉生態環境改善。
經過"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37年的建設,"三北"防護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面積6309.4萬畝,人工造林3372.7萬畝、封育2911.7萬畝、飛播造林25萬畝,對我區森林覆蓋率的提高和生態環境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以來,全區每年人工造林面積增加250萬畝以上。阿克蘇柯柯牙綠化工程、塔城地區老風口綠化工程、庫爾勒市龍山綠化工程等一批標志性生態建設工程相繼建成,82個縣市基本實現農田林網化,45個縣市達到國家平原綠化標準,95%的農田得到了林網的有效保護。
防沙治沙成效明顯我區各族人民一直以來都把防沙治沙作為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任務,戰天斗地抗擊風沙,團結一心治理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各級黨政和各族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截至2014年年底,全區荒漠化土地面積107.1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64.34%;沙化土地面積74.67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44.85%。
"十二五"以來,全區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674.7萬畝。通過治理區各族群眾治沙治水、造林種草,初步建成了以綠洲內部農田林網為骨架、綠洲外緣大型防風固沙林為紐帶、天然荒漠林和山區天然林為前鋒的立體綠色屏障,有效遏制了農牧區和綠洲邊緣荒漠化擴大的趨勢,重點風沙治理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風沙危害逐步減輕。
民生林業快速發展長時間以來,我區各地把林業特別是特色林果業作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加以培育,特色林果業由自產自銷,逐步向基地化、產業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特色林果業成為南疆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特別是2010年之后,各地積極推進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不斷強化林果業基地建設、貯藏加工、市場開拓和科技支撐四大能力建設,林果業發展取得可喜成績。目前,全區已形成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的紅棗產業集群,阿克蘇、喀什、和田地區的核桃產業集群,庫爾勒市、阿克蘇市的香梨產業集群,喀什、和田地區的杏產業集群,阿克蘇市、伊犁河谷的蘋果產業集群,焉耆縣、和碩縣的釀酒產業集群。截至2014年年底,全區特色林果總面積2200萬畝,產量650萬噸,產值450億元,全區農牧民來自林果業的收入人均超1500元,占到農民人均收入的20%以上,喀什、和田等林果業發展較早的地州、縣市,林果業收入已占農民人均收入的40%-50%以上。木材經營加工業、森林旅游業、花卉產業、野生動植物馴養業、沙產業等其他林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
"十二五"1741萬公頃,新疆的"綠色"更多了
新疆的經濟是"綠洲經濟",有"綠"是擁有一切的基礎。截至2014年底,全區林地面積1741萬公頃,較1978年增加1402.6萬公頃,較2009年增加641.29萬公頃。天山南北年年增新綠。2674.7萬畝,沙化土地更少了!
在南疆地區,不少居民的一生,就是一部部與沙抗爭的血淚史,對于土地沙化的控制,直接關乎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
在國家生態建設重點工程的有力推動下,我區防沙治沙事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十二五"以來,全區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674.7萬畝。
我區各綠洲外圍、塔里木河中下游、艾比湖周邊、準噶爾盆地南緣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呈現縮小態勢,沙區植被覆蓋度增加,生態環境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1.02億畝,受保護的天然林面積更大了!
目前,覆蓋全區14個地州,3個國有林管理局的1.02億畝國家級公益林得到了全面管護,公益林林分質量明顯提高,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同時,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保護與恢復、自然保護區建設成效斐然,截止到2014年底,全區共有森林、野生動植物、濕地和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42個。61個,生態文化更繁榮了!
阿克蘇市、石河子市被國家林業局相繼命名為"國家森林城市",躋身全國31個"國家森林城市"行列,開西部干旱地區建設森林城市的先例。全區61個城市(縣城)先后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和"自治區園林城市"。一批"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自治區園林城市"、"自治區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相繼建成;一批反映生態文化的影視、攝影、文學等藝術作品相繼完成并廣泛傳播。
1173萬畝 林業改革更深化了
"十二五"期間,我區穩步推進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主的林業改革。在庫爾勒市等5個縣市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截至2014年底,全區確權集體林面積1173萬畝,發證面積491萬畝,已簽訂承包合同面積817萬畝。實行國有林場分類經營改革,將3個國有林管理局的25個國有林場全部改為全額事業單位,國有林區及國有林場的深層次改革正在積極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