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立體綠化,國外有哪些優秀經驗?楊新杭給記者簡要介紹了新加坡、日本等國的做法。
墻體垂直綠化
眾所周知,新加坡國土面積很小,雖然有船舶運輸、石油加工等工業創收,但畢竟規模有限。“所以,新加坡就把旅游業當做重點來打造。”幾次到訪新加坡,楊新杭都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城市環境有著極佳印象。“如果環境不好,要吸引人過來旅游是很困難的。”楊新杭認為。
新加坡環境好,立體綠化功不可沒。他表示,新加坡地面綠化面積受到限制,所以只能向空間發展,因此政府非常重視立體綠化。
據楊新杭介紹,新加坡政府主要從兩方面推動立體綠化:其一是針對2009年前興建的建筑,采取鼓勵、補貼的方式去完善立體綠化;其二是對于2010年后新建建筑,設計上都必須有立體綠化的這方面的硬性內容。
“日本的立體綠化力度也不小。”楊新杭在日本考察時發現,當地的企業辦公地都要求做立體綠化,否則會被罰款,并在該企業誠信體系上注明這一項違規記錄。“錢是小事,關鍵是誠信體系這個污點很要命。”他說,在許多發達國家,誠信記錄的污點會限制企業的許多行為,譬如與其他企業合作和貸款等,進而影響其發展。
當然,強制只是一種手段,在這種約束下,人們也漸漸有了立體綠化的意識。楊新杭認為,我國立體綠化目前處于發展期,以當前國內的企業實力、材料、技術水平,要完成高端立體綠化也并非觸不可及,所缺乏的是較為統一、覆蓋面較廣的技術標準和章程。
“本次夏溪花木節上探討立體綠化的問題,也是行業間的學習、融合與‘嫁接’。”楊新杭說,當前,越來越多的園林企業想試水立體綠化市場,夏溪花木市場周邊這樣的企業也不少,但往往接觸后才發現,立體綠化工程操作起來與地面綠化有很大出入——如何進行隔熱、防滲、防風,這些都是面臨的技術難題。
因此,在本次花木節上,他呼吁參會人員在學習論壇內容的同時,也要關注參展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從實踐中汲取更多“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