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但我國現階段農業結構還不太完善,農業工具較歐美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程度需要改善。傳統的糧食種植業投入大,利潤少的特點越來越明顯。相比,苗木種植業更能為老百姓創造更豐厚的利潤,所以很多省市開始大力發展苗木種植業。
平輿縣李屯鎮官余村的苗木基地里一片濃綠,農民余振長坐在與鄉親們一起創辦的稀有苗木園里算著收入賬,笑容不由在臉上綻放。余振長等人以北京等大都市作為服務對象,靠產銷高檔苗木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
在李屯鎮普照寺村七葉樹苗木基地里,稀有苗木種植協會會長林軍正在忙著管理樹苗。林軍栽培的七葉樹花朵美麗、果形奇特,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林軍介紹道:“一畝幼苗2000株左右,除去肥料、用工等開支,按如今的市場價格,一年畝收入七八萬元!”在普照寺村的另一個苗木基地,劉新華、張衛東、張家慶等農民正忙著為鴿子樹、紅葉石楠、北海道黃楊、大葉女貞等稀有苗木清除雜草。提起種樹這個致富門路,張家慶立即喜上眉梢:“今年春天,我把3000多株樹苗運到北京新建成的別墅區里去賣,凈賺了15萬元!”
不久前,該縣老王崗鄉黃灣村村民黃德松接待了縣林業技術觀摩團的客人。黃德松投資40多萬元引種了60多畝美國竹柳樹苗,經過幾個月的精心培育,如今樹苗長勢良好,成活率達到百分之百。據黃德松介紹,美國竹柳又稱“喬木速生王”,既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樹種,又是極佳的觀賞彩色樹種。
這群莊稼漢不種小麥、玉米,專種“風景”和“氧氣”,種出了“搖錢樹”。他們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組建了長劍綠化苗木、綠源花卉、陽光花卉有限公司等7個稀有苗木栽培企業,集種植、銷售、繁育、推廣為一體,以稀有苗木交易市場為聯絡點,依托稀有苗木種植協會在全國大都會建“綠色銀行”。目前,僅李屯鎮就成功引種了稀有樹木40多個系列140多個品種,種植面積6800畝,年銷售量220萬株,近幾年來,每年的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目前,全國各地很多地區大力發展苗木種植,農民的收入逐年遞增,有的成立了公司,還做了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