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清:將產業鏈從種植延伸到營銷環節
從去年開始,苗木種植大戶、開原市苗木花卉協會會長郭云清開始意識到他面臨的是苗木行業20年來的最低谷。
郭云清告訴記者,面對行業低谷,他通過加強苗木管理降低了成本,同時還減少種植面積,收縮一般品種,保留優質品種。最重要的是,他從生產種植苗木為主轉而進入苗木營銷階段。“現在,我的目標是無論什么品種,只要客戶需要,我們都可以做。”郭云清說。去年,郭云清在開原市城南高臺子苗木種植基地規劃了1200畝土地,計劃打造中國北方規模最大的品種最全的綠化苗木展示基地,力圖打造出一個一站式服務苗木超市。郭云清計劃把中國北方耐寒的喬木灌木針葉樹、高中低檔造型樹、景觀石、園林雕塑都集中在這里進行展示,讓來東北采購苗木的客戶一次能夠看全所有品種。目前,展示區路網基本修完,已有東北地區常見的幾十個品種苗木入住,每個品種占地300平方米,計劃2到3年展示基地建設。“我的目標是通過展示基地拿到更多訂單。”郭云清說。
李曉東:發展容器苗是“法寶”
今年41歲的李曉東多年從事苗木種植。他通過發展容器苗種植,在這次低谷中幾乎沒受到影響。
近日,記者在李曉東的鵬達苗圃看到,在他的苗木大棚內,種植著總面積達200畝的容器苗。李曉東指著遠處正在建設的大棚告訴記者,他現在還有10個大棚在建,建成后都種植密枝紅葉李的容器苗。據李曉東介紹,他種植苗木的同時也對外承接綠化工程。由于綠化工程中需要使用容器苗,他就建起了大棚發展容器苗種植。沒想到,容器苗卻成了他跨越苗木低谷的利器。“容器苗可以反季銷售,除了冬天,隨時都能賣,是苗木行業的發展趨勢。我在種植容器苗初期得益于政府的幫扶,在苗木大棚征地、水電等方面,政府投入了資金,提供了優惠政策。這兩年苗木行業遇到低谷,但我幾乎沒受到影響。”李曉東說。
王宇:發展多品種種植保持“靈活性”
王宇今年雖然只有30歲,卻已是苗木行業中的行家里手,擔任開原市苗木花卉協會副會長。對于這場苗木低谷危機,王宇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苗木同質化是導致苗木出現低谷危機的原因之一。“之前大家看密枝紅葉李和金葉榆銷售形勢好,就一窩蜂都發展這些,結果到現在量大到銷售不完,價格就降了下來。”王宇說。他告訴記者,他家的苗圃種植著1500畝苗木,包括紫葉稠李、偃柏等4個品種。4個品種是他所認為的最佳規模,一旦某些品種銷路不暢,可以迅速“調頭”轉為銷售其它品種。王宇向記者介紹,某一苗木品種的高峰和低谷也并非絕對,關鍵是看苗木種植戶的市場眼光。“例如紫葉稠李,現在,4厘米胸徑的50塊錢,5厘米胸徑的卻能達到120到130塊錢。這個過程只要1年就可以達到,但大多數種植戶堅持不住。”王宇說。王宇對苗木種植戶給出他自己的建議,就是保持靈活性。除了發展多品種,靈活“調頭”外,還要保留足夠的資金作為苗木維護成本,挺過類似“4厘米50塊到50厘米120塊之間”關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