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文成縣捧起生態旅游“綠色飯碗”

       2015-06-30 515
    核心提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成為工作之余玩樂的一種重要的方式。這幾年,被文成青山綠水吸引而至的游客越來越多。在去年旅游綜合收入比上年增長25.47%的基礎上,今年1至5月,文成接待海內外游客超過2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65億元,同比增長34.1%,景區門票收入增長3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成為工作之余玩樂的一種重要的方式。這幾年,被文成青山綠水吸引而至的游客越來越多。在去年旅游綜合收入比上年增長25.47%的基礎上,今年1至5月,文成接待海內外游客超過2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65億元,同比增長34.1%,景區門票收入增長31.6%。


    文成縣生態旅游“綠色飯碗”

    寧舍兩百億不污一缸水

    很多人說,來文成,一可洗肺,二可洗胃。

    前者說的是山。文成縣擁有林業用地139.7萬畝,原始次生林面積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43%。在5A級國家森林公園銅鈴山,核心區域平均負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達6萬多個,最高峰值達12.1萬個,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標準濃度的121倍。從大都市初來文成,呼吸新鮮空氣成為一種享受。

    后者說的就是水。文成是浙江省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全縣87%的國土面積被劃入水源保護區,水資源總量16.79億立方米。監測數據顯示,飛云江流經文成44公里,水質連年穩居全省八大水系之首。而被稱作“溫州人民大水缸”的飛云湖,100%的監測斷面滿足水環境功能區要求。

    如此的青山綠水,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賜,更得益于文成人民對于這份恩賜的珍惜和守護。

    文成早在2002年啟動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時就堅定承諾,寧可犧牲暫時的經濟發展,也絕不污染生態環境。至今,文成累計拒絕200多家企業入駐,減少投資200多億元;放棄2個工業園區,關停污染企業20余家。曾是山民致富主要途徑之一的生豬養殖業,也徹底退出。

    與此同時,文成每年還拿出幾乎一半的財政收入用于水源和生態環境的整治與保護。生態建設也被列為鄉鎮和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成為評價干部實績、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制度保障、干部帶頭、全民動員!如今,“生態立縣”不僅是文成縣委、縣政府的工作綱領,更是全縣人民的共識。2014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調查中,文成縣滿意度和認知度均位列全省第四、溫州第一。

    樂享紅利捧起生態旅游“綠色飯碗”

    位于文成縣黃坦鎮富岙村的仙人居生態休閑農莊,最近成了文成的熱門景點之一。地道的農家菜、干凈舒適的小木屋,四季不缺的農家采摘樂,還有總面積近百畝的馬鞭草和向日葵。眼下正值馬鞭草盛開之際,主人趙漢達說:“等過一星期向日葵盛開時,來農莊的人會更多。”

    如果不說,誰能想到,兩年前,這里還是一個臭氣熏天、遍地豬圈的養豬場。趙漢達本人曾是這里的養豬大戶,養的200多頭母豬每年可產仔豬4500多頭。他告訴記者,拆除豬圈后,他曾經迷茫過,當時已全面啟動的《文成全域景區化三年行動計劃》,讓他決定辦生態休閑農莊。

    如今趙漢達的仙人居農莊已達到能同時容納600人就餐、有110張床位的經營規模,營業額也從2013年的200萬元升至2014年的600萬元。“現在就算再叫我去養豬,我也不想養了。”坐在自家干凈整潔的農莊大廳里,趙漢達感慨萬千。

    這是趙漢達的選擇,也是文成的選擇。文成縣委書記汪馳告訴記者,一系列省級、國家級生態“金名片”的獲得,讓文成更堅定“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決心,并走出一條“生態經濟化、旅游主業化、全域景區化”的錯位競爭路徑。

    趙漢達篤定的生態旅游,就是文成實現綠色崛起的“一號產業”。百丈漈飛瀑修復重生、天鵝堡養生度假小鎮、浙南滑雪中心……如今,文成境內已建成十大景區、400多個景點,1000多個景觀,其中國家4A級景區3個。旅游總收入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占GDP比重達45%。

    伴隨著生態旅游的井噴,更多趙漢達們捧上“綠色飯碗”。銅鈴山的伐木工人放下斧頭,賣起山水;西坑的養殖戶建起鮮切花、石斛等效益農業基地,峃口的挑沙人做起漂流生意。

    山城蛻變喜迎生態家園

    讓人捏著鼻子匆匆而過的露天廁所,改造成了青草綠樹相映的綠化帶;紅磚裸露的赤膊房,披上了水墨畫般的“新衣”;被漁網攔成的菜園邊,壘起了古色古香的石頭墻;垃圾成堆的水池,清理成魚兒嬉戲的荷塘……這是文成西坑鎮讓川村啟動“美麗鄉村”創建后發生的“美麗蛻變”。

    文成縣委宣傳部部長劉金紅告訴記者,近年來,文成以國家級生態縣創建為載體,改善群眾生活品質,全力打造“最優人居環境,最美生態家園”。結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綜合整治,如今文成的10個鄉鎮已有9個創成省級生態鄉鎮,各節點的“盆景”也被串聯成全域的風景線。

    更為關鍵的是人們生態文明意識的形成。峃口鎮新聯村曾經以環境臟亂差著稱,眼下它已成為當地干部眼中的“模范生”。投資近千萬、面積達4.7萬多平方米的新聯濱河生態公園一期工程已近尾聲。讓人想不到的是,這70多畝建設用地,全是當地村民無償提供的。

    “這幾年文成的巨大變化,讓村民深深意識到,環境是最大的公共品,亦是最寶貴的財富。”新聯村村支書張仁建說。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資訊
    點擊排行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