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最近在生態問題上,又對領導干部實行終身追責。然而,臺州三門縣浦壩港鎮的海邊,國家級生態林白象山,卻被三門縣國土資源局拍賣,而且是用于純商業性開采建筑石料。
三門縣浦壩港鎮
實際已經直到拍賣結束后,企業才知道拍來的林地不能開發
得到這塊“生態寶地”的企業負責人陳先生,至今仍十分無奈,“我們以前沒有做過采石場項目,以為政府掛牌出讓的,應該不會有問題,于是聯合商會合伙投資。誰知道這里面的問題這么大!”
“當時得知這個消息自己嚇出了一身冷汗。”陳先生說,進一步咨詢法律專家后發現確實觸犯法律,于是就提出要求退出項目。但國土資源局認為其違約,沒收了他們3600萬元投標保證金,如今已一年多了。
記者來到浙江省林業廳對這起事件涉及的問題進行核實,林業廳辦公室人員告訴記者,三門縣國土局的程序和手續都是有問題的,就算是重點項目審批調整也是前置條件。隨后記者來到生態處檔案室對白象山的林地性質進行核實:白象山全部屬于“國家二級生態公益林”。也就是說三門縣國土局材料里的白象山屬“三級公益林”信息是錯誤的,而二級公益林保護級別更高。
“沿海防護林是保護級別很高的公益林,而三門作為沿??h,其全縣公益林都是一、二級的,沒有三級的。”生態處工作人員說。
“國家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工作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進行了,現在每年還要將相關數據報備到省林業廳,省里還要報到國家林業局審查。”林業廳相關人員搖搖頭說,“沒想到基層政府對生態公益林是這么在保護的!”
國家級生態林白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