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治理揚塵涉,美化環境,鄭東新區管委會向各部門印發通知,明確了建筑、市政、綠化、水系工地和拆遷、待建空地、遺存土地、沙堆和渣土車治理的具體任務和責任單位,并組織建設環保局、督查室、長效辦三個單位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各責任單位揚塵治理工作進行重點跟蹤督查,讓各項工作任務得到明確和落實。
此外,從3月份開始,東區還引入了第三方環境監控調查機構,由他們組織相關人員對東區各個房建、市政、拆遷等項目工地進行監督,對排查發現的問題現場拍照取證,每日形成調查報告,督促責任單位限期整改。這些都讓東區揚塵污染治理工作成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
鄭東新區
建筑工地綠化減少污染源
揚塵治理不僅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更是一項“技術活”。
走進位于東風南路與商鼎路附近的中天建業天筑項目工地,記者看到大門口掛著醒目的“鄭州市揚塵污染防治責任標志牌”,標志牌旁邊還附載著鄭州市建筑工程施工控制揚塵污染標準,14項內容相當詳盡。
進入工地,記者看到除了硬化的路面,整個工地有不少綠色。道路兩邊,綠草茵茵,中心位置已有一條綠植景觀帶。對此,項目執行經理楊晉峰告訴記者,除了嚴格執行鄭州市要求的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標準外,他們所有工地都遵循著“能綠化的不硬化,能硬化的不裸露,裸露的要全覆蓋”這一原則,盡可能在工地內多做綠化,多種花草,從根本上減少工地揚塵污染源的產生。
鄭東新區建設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東區對轄區376個房屋建筑施工標段和122個路橋項目施工標段印發文明施工手冊,限期組織施工單位開展自查和治理工作。并根據整治情況分別選取1至2個示范點,組織其他施工標段進行觀摩學習和點評,通過相互學習借鑒,提升轄區工地的整體整治水平。
監控重點區域成效日漸顯現
進入夏季,龍湖各個項目建設工地逐日升溫,來往車輛見證著這里日新月異的變化。
“龍湖區域現在基本為建設工地,各項道路設施不完善,尚在建設過程中,所以說龍湖區域的土方工作任務較重。”鄭東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及開挖龍湖產生約700萬立方米土方,管委會今年下決心治理龍湖區土堆揚塵問題,通盤考慮,采取就近填低洼,并將多余的400萬立方米運至附近鳳山造地形等兩種方式進行了土方平衡。這些用廢土堆建鳳山和坡地,將是未來龍湖觀景的最佳地點。
建設中的鄭東新區
記者了解到,對于完成土方平衡的裸露空地,東區采取立即播撒草籽,進行臨時綠化,目前已投入8625萬元,完成土方平衡630.4萬立方米。而按照相關統計,龍湖區域需進行治理的裸露土堆共992萬平方米,目前已治理780萬平方米,治理率為78.7%。
揚塵治理既要“堵”更要“疏”,為了建立改善大氣環境的長效機制,今年,鄭東新區進一步對綠化加碼,計劃投資12.3億元,以如意城市中央公園、龍湖生態公園、龍子湖植物園和象湖吉祥文化公園為重點,安排67個綠化項目。截至4月底,累計新開工項目26個,在建面積608萬平方米,累計培土210萬立方米,清運垃圾203萬立方米,整理地形186萬平方米,栽植喬灌木7.12萬株,新增綠地130萬平方米,完成投資5.1億元。這些不斷增長的綠化面積必將對控制揚塵產生積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