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細心的市民都會發現,灞橋的城市綠化景觀越來越漂亮,到處都是鳥語花香,綠意盎然……
近年來,灞橋區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區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堅持區域開發與自然資源保護并重,大力實施浐灞渭河綜合治理,已建成25.75公里綠色長廊和9730畝水體生態景觀區,為“八水潤西安”作貢獻;灞橋生態濕地公園、洪慶國家森林公園成功獲批國家級濕地水利風景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46%;將保護開發白鹿原與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緊密結合,著力打造西安城市生態公園。
城市綠化經歷了從“綠”到“彩”的變遷,生態已成為灞橋對外的重要名片。借勢發力,灞橋區又全面吹響了創建國家級生態區的“號角”,力爭2015年建成區綠地率達45%以上,城市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形成林水結合、林城相依、林路相伴、林居相融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空間格局。
在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備,吸引了更多投資者關注的目光,也為灞橋經濟發展吹來了一股強勁的“綠色旋風”。
近年來,灞橋區不斷創新產業招商模式,著力發展綠色經濟,全區實際利用內、外資等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引進了包括中國中鐵、延長石油等一大批國內外500強企業入區發展,去年全年共引進項目23個,總投資301.68億元,其中過億元項目14個,實現了地方財政收入連年大幅增長,全市目標責任考核連續三年位列優秀等次。
生態治理、板塊發展、新型園區,是灞橋以城市轉型帶動經濟轉型的著力點。按照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生態城區的目標,灞橋優先做好“生態改善”這門“功課”,積極引導產業向園區、產業帶、商圈集聚,同時,嚴把項目“準入關”,堅決杜絕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優選附加值高、環保達標、關聯度大的項目入區發展。
暢行水安路沿線,郁郁蔥蔥。白白鹿原城市生態公園建設的不斷推進,已讓灞橋成為西安市民抬腳就可踏入的“周末樂園”。近年來,更多農民有序向城鎮和新型社區聚集,并以示范園為依托就近轉移就業,累計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6000多萬元。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不斷增加的民生投入,讓生活在灞橋的百姓更自信、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