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丹霞山還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時,廖教授帶領考察團在丹霞山做調查,很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這種堇菜,因為當時沒有花和果實,還以為是廬山堇菜的一種特殊的生態型。到2012年,丹霞山正式申遺成功,廖教授再到丹霞山故地重游時,堇菜正值花期,而花型卻跟鼠鞭草屬植物非常相似。
廖教授當即對這種堇菜進行采樣,帶回中山大學博物館進行深入研究。近日,在仔細反復對比了其他堇菜的模式標本和分子實驗數據后,廖教授慎重地將其鑒定為堇菜屬的又一新種,命名為“鼠鞭草狀堇菜”,并在基礎上成立了一個新組——丹霞堇菜組,并發表了專題研究論文。
考察團隊成員凡強副教授認為,丹霞堇菜不僅豐富了堇菜科植物的物種基因庫和遺傳多樣性,同時,其獨特的形態結構和分類地位,將為堇菜科植物的系統進化提供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據了解,丹霞山其特殊的地貌鑄就了它特殊的植物區系,近幾年在丹霞山相繼發現了一些特有植物,如丹霞小花苣苔、丹霞南燭、丹霞梧桐,丹霞蘭等等。廖教授認為丹霞山還應該存在著更多還未被發現的植物新種,需要進一步對其進行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