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發力,譜好“綠”字文章
為進一步提高全區綠化水平,不留余角,該區“綠”字當頭,著力實現城市與農村雙向同步綠化,構建點、線、面結合,功能健全,綠量充足、特色鮮明的城市綠地系統。
區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一開春,就在城鄉發動大家植樹造林,去冬今春,全區造林任務1.7萬畝,現已完成造林0.3萬畝,完成整地1.4萬畝,分別占任務的18%和82%。造林任務順利推進。”
立足農村,該區結合新農村建設、生態村鎮建設以及結合荒山造林等項目,大力扶持農村造林綠化工作。通過主動為農村造林綠化提供作業設計和管護方案,酌情提供項目資金支持等措施,深挖農村造林潛力,激活農村造林動力。
轉入城區,發動相關單位應地制宜各造一片林,有效帶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植樹造林活動,“青年林”、“雷鋒林”、“巾幗林”等主題林在城區各大小公園星羅棋布。目前,全區各地踴躍上報森林創建單位49個,經篩選確定37個,帶動村莊、庭院、通道、灘涂綠化累計造林0.47萬畝。
林下掘金,延長經濟鏈條
水北鎮高產油茶基地產出的禽蛋,經過包裝貼標,第二天一大早會準時出現在城區各集貿市場,南安東邊的蕎頭在收獲季節會準時發往韓國…造林工作醞釀的一片綠色園地,成為農民掘金的聚寶盆,林下資源充分盤活林下經濟。
作為林業大區,該區利用林業資源,大力扶持農民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旅游等林下經濟,在山區建立以林為主,農、林、牧合理配置,長、短期相結合的立體經營體系,不斷拓展林下增收空間,增加林地附加值。據初步統計,截止到2014年底,該區林下經濟發展建成面積已達6.7萬余畝,林下藥材、林下養殖、林下旅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相關項目初具產業鏈。
同時,該區還以建設新型農業主體為支撐,積極培育林業龍頭企業及種植大戶,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林業綜合高效發展的新路子。2014年,申報省級林業龍頭企業3家,共培育苗木花卉種植大戶5家,全區100畝以上苗木花卉種植戶達71家,高產油茶產業進一步做大,林業重點產業的急劇擴張,撬動林下經濟蓬勃發展。
因地制宜,小林地大作為
渝水僅有5.6萬公頃林地,如何在小林地間發掘大天地?該區給出的對策是實施科技興林發展戰略,著力提升造林綠化科技含量。
去年以來,該區舉辦了全區性造林綠化培訓班10期,就造林綠化專業知識進行系統培訓,做到了每個鄉鎮的每個造林大戶,每個林業企業全員參與。該區水北鎮造林大戶鄒海芽說:“造林綠化培訓,為我們注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識,提高了對造林綠化工作的技術指導與服務水平。”
此外,該區積極送科技下鄉,向林農發放宣傳資料,區老年科協的林業“老專家”們也經常性活躍在山間地頭,深入一線,面對面與林農實時對接,為林農解疑答惑,針對造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實現科技造林的傳幫帶。
躍上蔥蘢又一春。如今,放眼渝水城鄉,碧綠稻田與連綿青山相映成趣,點點繁花鑲嵌在蒼翠欲滴的綠意之下,處處風光皆可入畫,處處可寫活綠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