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高郵自古就有家前屋后插柳栽樹的習慣,但長期以來多半出于居住和生活的需要,沒有把它當作發展致富的產業。”清水潭度假區農村工作處周副主任說,“這些年,與度假區鄰近的省道搞綠化工程,我們看到一車車的苗木從外地運來,這些苗木有些就產自周邊縣市。既然他們那里能生產,我們這里也能培育!正是道路綠化讓我們動起了發展林業綠色產業的念頭。”該度假區屬于蘇北淺洼平原,林間水網交織,擁有里下河地區規模最大的池杉林,利用這一地理優勢,著力打造出了“綠色生態、休閑旅游、經濟文化”多功能疊加的新景區,在保持原生態前提下,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發展綠色產業,今春又新增造林面積1500畝,并建立景區苗木生產基地。
“提升綠化品味,打造生態廊道,是我們一直秉持的理念,在新建203省道高郵段時,市交通部門就同步推出了道路綠化工程,在高標準搞好"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道路綠化同時,協調沿線鄉鎮,開發道路兩側荒塘廢溝、零星隙地,建立苗木生產基地,發展林木產業,努力為各地提供發展綠色產業的成功案例,闖出一條"以綠養綠、以綠增綠"的新路。”高郵市公路站負責人高興地說:“目前,市交通部門的做法已在全市推廣,各地利用便捷交通發展林木經濟的熱情相當高。”
“其實,我們周山鎮雨水充沛,土壤好,很適合發展林木產業,可惜前些年,由于道路不配套,運輸困難,盡管也產生了一些林木生產專業戶,但多半屬于小打小敲,始終形不成規模。”該鎮李副鎮長感慨道。近年來,周山鎮實施農路提檔升級工程,鄉村通行條件得到改善,林木經濟一年比一年紅火起來,外地客商紛紛前來投資。去年,江蘇中景生態園在背靠縣道周龍線的萬福村投資發展苗木花卉產業,一期工程流轉土地1000畝,完成了紫薇、櫻花、銀杏等24種精品苗木和高檔花卉的栽植,今年二期300畝土地流轉工程也已落實。
周山鎮蓬勃發展的林業經濟僅僅是一個縮影,全市各地以道路為紐帶涌現出了一個個林木業“小巨人”。民族大道畔的菱塘回族鄉清真村正在創辦的東吳農業生態園,興建了1300畝苗木生產基地,至3月中旬已栽植櫸樹、樸樹等各類高檔苗木面積960畝。天嬌農業生態園落戶界首鎮鄉道周山支路起點的大昌村,租地240畝,已栽植山櫻、紅葉石楠、櫻花等苗木150畝,下一步將完成琪桐、香果樹、瓊花等花木的栽植。
生態綠道有力拉動了對苗木產業的巨大需求,又促進了林木經濟的迅猛發展。水鄉大道牽推鄉村大地的滾滾綠潮,串聯起了前景廣闊的億元林木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