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放苗、填土、澆水……三月以來,惠東縣處處可見植樹場景,多種形式掀起陣陣造林熱潮,為惠東添綠貢獻力量。“惠東越來越美了。”近日,一位熱愛攝影的市民陳伯感慨,無論生活在縣城,還是到沿海鄉鎮游玩,他發現的美越來越多了。記者從惠東縣林業局了解到,當前該縣正在積極開展 “新一輪綠化惠東大行動”、“美麗鄉村·綠滿家園”等工作,2015年要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2公里,新建1個濕地公園、3個鎮級森林公園,高標準建設森林村莊11個,實現“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到2017年實現全縣所有行政村綠化美化,2020年實現全縣所有村莊自然生態環境大提升的目標。
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0.54%
日前,天空下著蒙蒙細雨,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拿著鋤頭,提著小桶,在縣城一處小荒坡上忙活起來,他們有的手拿鐵鍬挖坑,有的給樹苗培土、澆水,都在用實際行動來種下一片新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只要大家都行動起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藍天白云綠樹才能世代相傳。”參與種樹的小林說。為綠色生態惠東的建設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除了小林一行還有眾多干部職工,如在平山街道黃排村的一片山林,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燦洪,縣委副書記、縣長徐毅等縣四套班子領導成員日前就與數百名干部群眾一起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挖坑種樹,大家都干得熱火朝天。據統計,當天共種下了約23000棵白蓮樹、白玉蘭、樟樹、陰香、火力楠、三角楓等樹苗。
據了解,2014年,“新一輪綠化惠東大行動”扎實推進,全縣共完成各項造林任務10.99萬畝,擴增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10.9萬畝,建成11個森林村莊(森林家園)和20個林業生態文明示范村。全縣林業用地面積369萬畝,森林蓄積量達102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70.54%,分別同比增長了57萬立方米和0.22個百分點。在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中,惠東縣作為全市唯一縣(區)受到省政府的通報表彰。今年,惠東將抓好四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2公里,完成森林碳匯58650畝,完成西枝江水源地生態安全體系建設10500畝,完成沿海防護林生態安全體系建設6000畝,完成縣域道路第一重山美化綠化兩改造、兩提升建設5000畝,新建1個濕地公園、3個鎮級森林公園,高標準建設森林村莊11個和20個林業生態文明示范村,加快推進寨場山森林公園和惠州環大亞灣森林公園建設,并對近三年來營造的碳匯林、防護林全面進行撫育施肥,提升造林成效。
每年完成22個森林村莊建設
走進鐵涌鎮溪美村,原生態、綠意、愜意等美好的詞匯會不自覺浮上腦海,溪美村現有1300多常住人口,溪美人在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了約400年,與村里的古樹和諧共處,在房前屋后、溪邊路旁都可見樹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村僅百年以上的古榕樹就有20多棵、木棉樹10多棵、萬紫千紅6棵、槁樹8棵、五味子樹2棵,還有龍眼、荔枝等古樹一批。今年,當地村民在古樹集中地,修建起了休閑公園和文化廣場。
這是惠東“美麗鄉村·綠滿家園”的一個亮點,惠東在這方面一直不遺余力。據了解,2009年,特別是推進“新一輪綠化惠東大行動”以來,該縣積極開展“林業生態文明萬村綠”和“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森林進城、公園下鄉,建設村莊風景林,綠化美化庭院村落,實現村旁、路旁、宅旁基本綠化,農村生態和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09年至今,全縣共投入建設資金1241萬元,創辦林業生態文明萬村綠示范點130個,送樹苗下鄉68萬株,苗木品種主要有群眾喜歡種植的樟樹、陰香、紅花紫荊、紅椎、火力楠、山杜英、鳳凰木等鄉土闊葉樹種,各類苗木長勢良好,群眾自覺愛護,苗木成活率達95%以上。
如今,惠東正以“1年見成效、3年綠滿園,6年大提升”為目標,圍繞“公園下鄉”和“整村推進村莊綠化”,以綠化美化為重點,提高村莊綠化率,構建優美宜居生態家園。“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活動在已被授予生態村的村莊及正在創建生態村的村莊開展,實現“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從2015年起,該縣每年要完成22個森林村莊建設任務,各鎮在配合做好縣級任務的同時,要制定本鎮的森林村莊建設計劃,每個鎮每年要完成2個“美麗鄉村·綠滿家園”示范點建設,力爭2017年實現全縣所有行政村綠化美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