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上海市民最喜愛的十大立體綠化評選”中,名列榜首的思南公館立體綠化曾被譽為“全上海頂有腔調的綠墻”。今年,區綠化部門將聯合相關部門對思南公館的整體綠化進行改造和再提升,打造成為“書香、花香、咖啡香齊聚,人文、歷史、園藝結合”的都市風景新地標。其中,公館內的花壇、花境部分,墻面部分,窗檐、欄桿部分,花缽、花箱等部分都將進行花蕊調整和布局改動。如墻面部分,除了原有的一面面積約100平方米的立體綠藝墻外,更多的墻面將點綴上綠色。藤本月季、爬山虎、薜茘、絡石等不同的種類植物,將裝點上花園洋房鵝卵石的墻面上。
從技藝上來講,法國先進的袋種半水耕方式是最佳選擇。只要將植物立體種植于墻體上,配備一套自動循環滴灌系統,巧妙地深藏在盛載植物的槽內。自動循環滴灌系統由水槽、水泵、灌水系統、防水塑板、滲棉層等組成,植物的根部會從滲棉層吸收所需水分。整個立體綠藝墻儼然就是一個自然生態系統,節水又環保。
而在黃浦的另一個地標性建筑K11內,通過一系列立體綠化的形與色充盈,讓K11有望成為淮海路商圈的一棟抬眼可見的綠色空中花園。庭園式的戶外廣場設計,運用遍布本地植物、屋頂及垂直綠化和都市農莊等多維園林景觀,原先部分屋頂車庫改造成“都市農莊”,成為消費者可以互動體驗的現實版“開心農場”。在自然展示區,利用活動遮陽天幕和水生植物構造的水循環改善模型,構造出布滿植物生機的“綠室”,由二十幾種常綠植物打造的垂直綠化墻,更是占據了整面墻體,受到顧客們的喜愛。
此外,高架沿線第一排建筑的立體綠化建設,雁蕩路等花街打造,在學校、醫院商務辦公樓等建設屋頂綠化和其它形式的立體綠化建設,今年也將相繼開工,通過墻面綠化、家庭陽臺綠化、辦公室綠化等多樣化、多形式的立體綠化打造,讓黃浦市民盡享“綠色”帶來的福利,讓“綠色”扮靚城區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