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記者在知情人的帶領下前往臨洪河口濕地,一路上,只見許多地方已經被種上了小麥,青青的麥苗長了約一寸高,很明顯這些地在去年甚至更早就已經被耕種了。在乘坐簡易的筏子渡過一條小河后,記者發現這里被破壞的程度簡直觸目驚心,原先大片大片的蘆葦早已消失不見,土地已經被旋耕機開墾成了耕地。在其中一片土地上,記者發現了用于耕地的旋耕機以及用來加油的油桶等。熱心市民稱,變成耕地的面積至少有上千畝,并且直到現在濕地還一直被繼續破壞著。
一位知情者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最近兩年被破壞的,這些人先把收割了蘆葦后的地用機器耙好,然后噴灑上除草劑等農藥,這樣第二年蘆葦就不再繼續生長了,原先的蘆葦蕩也就變成了耕地。“據聽說這些都是一家姓張的人所為,他把這些地耙好后也并不是自己耕種,而是以每畝地一年400元的價格再租賃給別人,用來牟利。”知情者對記者說,“這些情況自去年以來就不斷有人向水政等部門舉報,但是一直也沒有得到有效處理。而且這姓張的還非常橫,誰舉報他就對誰進行毆打,現在弄得附近許多人敢怒不敢言。”
這樣的行為也讓到這里游玩的市民感到非常氣憤。市民陳先生對記者說,臨洪河口濕地是連云港市非常寶貴的生態資源,以前經常帶著家人到這里游玩,沒想到今年再次來到這里卻變成了耕地。“濕地一旦被破壞,是很難再恢復的,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在犯罪!”陳先生表示,耕地開墾后對濕地保護區的生態不可能沒有影響,包括生態、生物、非生物,原先濕地里的生物鏈就被打破了。比如耕地的開墾,必將使一些野生鳥類喪失了適宜的棲息地,此外,農業機械和農藥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脅繁殖的雌鳥、卵和幼雛,人類各項生產活動的干擾也會間接影響鳥類的繁殖。“而且濕地保護的相關法規明確規定了,在濕地內部是不能從事有影響的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墾、砍伐、放牧、狩獵、捕撈等行為是明令禁止的。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強管理,絕不能聽之任之。”陳先生說。
就在知情人帶領記者在現場查看時,記者也看到了水政執法和環保部門的車輛來到現場,可能是見到水政執法的車輛也在現場,環保監察的車輛到現場轉了一圈后就離開了。之后記者電話聯系了市水利局水政執法支隊的相關負責人,了解相關處理情況。這位負責人表示會讓具體處理的大隊工作人員聯系記者,但是直到發稿時,記者也沒有接到相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