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木行業產能過剩
不少行業人士表示之前苗木行業也曾遇到過低谷期,只是跟這次相比周期較短。五年一周期是不少資深苗商得出的一個結論,當然這都是大家靠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得出的。畢竟苗木行業的發展與回落受到政策、技術、資金等方方面面的影響。
標準化生產提升逼格 卻仍需時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標準化在人類經濟社會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而苗木的標準化無疑會促進行業升級,這也是眾多行內人士所期待的。同時說到標準化我們又可以細分為苗木質量的標準化和生產技術的標準化。雖然苗木生產實行標準化是大勢所趨,是轉變苗木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但社會的現狀是我國苗木行業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分級標準體系建設還相當不完善,產品流通也沒有統一標準,因而苗木采購必須現場驗貨,買賣雙方互信基礎薄弱。
首先苗木質量的標準化。目前,我國苗木質量分級標準采用的仍然是1999年頒布的《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GB6000-1999)。這個標準在統一定義術語、等級指標、檢測方法與規則方面,為苗木質量標準的統一樹立了標桿,劃定了能達到合格要求的造林苗木質量的底線。但是,它僅僅列舉了當時最常用的松、柏、杉、楊等90種主要造林苗木,而2000年以后引進推廣或研究發現的苗木新品種,則未在標準規定之列??梢钥闯霈F有的國家標準無論在苗木品種、規格、質量上已經遠遠落后于市場發展的腳步。
與此同時關于苗木生產技術的標準化,也是地方政府根據各地情況去制定實施,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苗木產區都會有這樣一套標準去按標執行。我國1985年5月18日出臺了第一個《育苗技術規程》,1993年2月16日又出臺了《林木引種規程》,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后,苗木、花卉等的標準化生產已成了擺在苗農面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你的產品,包括盆花、盆景、切花、觀賞苗木等,要走向全國各地并擠占市場或打入國際市場,就要按照規定的標準去栽培,只有采取標準化的生產和管理模式,才能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花木產品。
綜而言之,市場的發展對于苗木標準化生產有著巨大的熱忱和需求,標準化的生產無疑也會提升行業逼格?;蛟S從另一方面來說,苗木的標準化生產,對苗木、花卉的市場有著嚴格規范與資源整合的作用,同時也是我國花木產品立足市場、走出國門的一把利器。
行業剔粕 水到渠成
與其說是行業低迷期倒不如說是苗木資源整合期或是行業剔粕期,在這期間總會淘汰一批行業內不適應市場或難以為繼的商家,在凈化行業結構的同時也促使著苗木、花卉行業進行轉型升級。
伴隨著近幾年國家政策的影響,房地產企業和傳統制造業等社會游資,因稅收加劇、降低成本或資本保值等原因,使其選擇轉向投資,進行大規模苗圃建設。這也是近幾年行業發展急劇飽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苗木行業相對來說投資周期長、專業性強,同時市場行情起伏不定,長期的投資并不代表著到期就會見效益。行業急劇飽和,那么市場就會發揮它的調節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節,優勝劣汰行業得以凈化,行業內部結構得以優化升級。苗木行業的暖春,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