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風”吹冷了公務用花,讓南京一批花店或歇業或大店改小店來節約成本。當然也有花店尋找轉型的“生機”,賣起了各種適合居家擺放的小植物,“現在小盆景占到銷售總量的8成以上。”弗羅娜花藝的老板倪志翔告訴記者。
鮮切花不好賣了
昨天上午,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位于洪武路的弗羅娜花藝。據介紹,經過一年多的“苦苦支撐”,南京800多家花店,目前還剩下600多家,“花店中20%是虧損的。”倪志翔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說,以前百分之百賣鮮切花,現在店里鮮切花只有銷售總量的兩成。“不少花店都多了冷庫。”他說,以前花店進貨,兩天就全部賣光了,現在賣不掉是常態,只有在儲藏方面想辦法。
換個盆讓小花小草美起來
幾株滴水觀音,種在船型的花盆里,就有點“一帆風順”的感覺,立即“討喜”很多……這樣的驚喜,在倪志翔的花店里有不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植物成為居家的必備品。“我們也算在夾縫中生存吧。”他笑著說。他們把花卉市場里原生態的花花草草,重新換盆、組合,變成有生命的“藝術品”,很受歡迎。
催熟的綠植家養難存活
采訪中,揚子晚報記者發現,不少市民在購買綠色植物時都有這樣的困惑:明明精心養護,還是很難養活。
倪志翔表示,為了加速生長,不少室內盆景都使用了催化劑。一盆綠蘿從小芽長成可以銷售的盆景,正常需要三個月,催熟的話30天就夠了。“從幼苗開始,就吃著‘激素’長大,買回家肯定難養長。”他建議,在購買這些綠色植物時,一是要購買品牌產品,二是要學會多看。比如發財樹,遇到那種整株嫩嫩的、綠綠的,一定要謹慎。因為頂上的小葉片嫩很正常,如果連底下的老葉片也是一樣翠綠的,就有問題了。“天然條件下,老葉肯定是深綠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