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即將到來,面對一年之中最大的旅游旺季,國內多個景點宣布上調門票價格。漲價后5A級景區平均票價超過百元。一方面很多游客感嘆旅游太擠的同時也感嘆“游不起”;另一方面景區也抱怨運營開銷太大,旅游旺季管理難度巨大。
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旅游景點的票價持續上漲?筆者看來,原因有三:
1、假日安排高度統一、帶薪休假制度未能落地。
這一原因極大限制了消費者對景區“用腳投票”的能力,極易導致景區在門票價格上形成“攻守同盟”,甚至有恃無恐。在“市場失靈”語境下,景區集體漲價似乎只有得沒有失,因為不漲白不漲,于是你漲我也漲。其實,這種行為已經涉嫌壟斷。
2、地方政府和景區管理經營者把景區看成是“私人財產”
大部分旅游景區,基本上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和祖先的遺留,其實是屬于公眾和國家的財產,而非某一地方政府的私有財產,所以景區票價要體現公益性。只有把這些來自自然饋贈和祖先遺留的大美風景,以國家名義收歸國有并且以國家公園形式實行管理,其“國家級”和“公益性”才能真正體現,廣大游客才不會為高價的門票所累。
這是由于地方政府和景區管理者,不愿意放棄既有的蛋糕,而總是奢望魚和熊掌兼得。只有以國家公園形式對更多景區實施管理,才能真正將免費游西湖經驗推廣開來———“損失”門票收入小頭,獲得旅游產業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