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牡丹只有在春天綻放,但牡丹花實在太美,太令人陶醉,如何才能讓牡丹二次開花呢?最近,以王蓮英教授為首的課題組完成了對牡丹花二次開花技術的突破。
運用此技術培育的牡丹,可以穩定在秋季露地二次開花,群體花期長達60天,其中4個品種可以穩定調控于國慶長假期間開放。目前已在山東、河南等牡丹主產區成功應用。
以王蓮英為首的課題組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了“秋發牡丹”的概念,開展了秋發牡丹形態特征、花芽分化、物候期觀察、內源生理生化物質以及光合特性等的系統研究。在田間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秋發牡丹花期控制的整套栽培技術措施。
課題組選擇自然秋發穩定且成花率較高的秋發牡丹品種進行露地栽培試驗研究。與牡丹的冬春催花相比,新的栽培技術簡單易行,不需低溫處理,不需溫室設施,大大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研究中對秋發牡丹成花至秋發及二次開花期間植株的內源生理生化物質進行了研究分析,初步探明牡丹秋發及二次開花的生理基礎,認為內源激素、蛋白質、糖、牡丹酚、苯甲酸及礦質營養均對牡丹的秋發及二次成花具有重要影響。
研究人員首次對秋發牡丹光合特性進行研究,從而給牡丹催花栽培的環境調控提供了理論依據。研究結果認為秋發牡丹春、秋花期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日變化均呈雙峰變化,有明顯的“午休”。由于二次葉片發育時間較短、葉齡較小,光合速率明顯低于春季葉片。
菏澤地區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二次開花栽培適宜的脫葉時間。研究首次采用ABA、乙烯利等化學藥劑對秋發牡丹植株進行脫葉,多數試驗品種開花質量優于人工脫葉處理。較高濃度的GA3可以有效解除混合芽休眠、提高開花質量、促使花期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