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林產業成2013全國兩會聚焦重點

       2014-02-13 2806
    核心提示:政協委員:園林綠化美化大有可為建設美麗中國成兩會熱詞  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引起了全社會的極大關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建設美麗中國成為政協
     
     
     
    政協委員:園林綠化美化大有可為“建設美麗中國”成兩會熱詞
     
      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引起了全社會的極大關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建設美麗中國”成為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參政議政的熱詞。不少政協委員認為,城鄉美化、園林綠化將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他們提出多項涉及生態建設的提案,建議通過生態修復、綠化造林、環境保護、加強立法等多個方面,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河北省肥鄉縣曙光苗木園藝公司董事長劉衛昌是新任全國政協委員,近年來,不但自己大力發展苗木種植,還帶動周邊很多農戶參與發展花木,并走上了致富道路。談起美麗中國,劉委員認為,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建設生態文明宏偉目標中,城鄉美化、園林建設將發揮更大作用。“花木園林行業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大有可為,我感到信心十足,今后要更好地引導、帶領大家發展好花卉苗木生產”。
       各民主黨派中央的提案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今年兩會,各民主黨派中央的提案中也有不少體現出對環境建設、城市綠化、濕地保護等生態建設的關切。致公黨中央認為,十八大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部署,對自然生態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協委員呼吁加快立法保護濕地
     
       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在高度評價我國經濟保持快速、持續增長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的惡化表示出擔憂,委員們在提案和小組發言中,對我國的濕地保護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呼吁國家加快濕地保護立法進程。
       “我國已經開展多年濕地保護,積累了許多寶貴實踐經驗,現在有條件、有必要盡快制定和出臺有關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法律法規。”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原主席項宗西在小組發言中建議國家盡快出臺濕地保護條例。
       項宗西委員表示,濕地被喻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以其獨特的生態功能,在調節氣候、凈化水質、保護物種、抵御災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下,我國濕地面臨過度開發、污染、退化等諸多威脅,導致濕地效益和功能下降,濕地保護與恢復已迫在眉睫。目前,由于國家尚未制定有關濕地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使得地方法規沒有上位法依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濕地保護法規的執行效力。 
     
     
    政協委員賴鐘雄建議:推行種苗“身份證”保護品種權
     
     
     
     
    全國政協委員毛蘊詩建議:綠道建設應在全國鋪開
     
       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毛蘊詩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綠道是與自然環境密切結合的線狀景觀走廊,可起到美化環境、緩解污染、營造城鄉和諧人居環境的作用,他建議在全國范圍內規劃綠道建設,推廣綠道文化,提倡綠色出行。
       綠道源于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實踐,是沿著河濱、溪谷、山脊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設,形成與自然生態環境密切結合的線狀景觀走廊。“廣東先行先試,為全國樹立了一個榜樣。”毛蘊詩說,廣東省率先引入其規劃理念并快速大規模建設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十分歡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毛蘊詩說,綠道建設有助于減少使用汽車,緩解空氣污染問題,鼓勵綠色出行,將大大減少目前的汽車碳排放量。統一規劃綠道建設,提倡綠色出行,也是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重要措施。建設綠道促使城鄉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城鄉居民營造了“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和諧人居環境。另外,推廣綠道建設,有利于帶動包括旅游業在內的相關產業發展。“綠道把珠三角的城鄉美景變成了一幅長長的卷軸,各種騎行活動如井噴般爆發,帶動了綠道周邊的旅游經濟發展。”
       毛蘊詩表示,目前我國在綠道建設中還存在發展不平衡、建設規劃少、未形成全國網絡、缺乏統一規劃和標準等問題,不利于日后全國綠道的建設和維護管理。綠道的相關配套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 
     
     
    傅企平代表:精選城市綠化樹木品種降低城市PM2.5
     
        近段時間,全國多地出現霧霾天氣,PM2.5的檢測數據大幅超標。來自浙江奉化滕頭村的全國人大代表傅企平認為,可以從城市綠化樹木上尋求突破,生態化降低PM2.5。
        鑲嵌在浙江奉化的蕭王廟鎮和溪口鎮之間的滕頭生態旅游區,以“生態農業”、“立體農業”、“碧水、藍天”綠化工程,形成別具一格的生態旅游區,1993年獲聯合國“地球生態500佳”。如今村子里已經有了PM2.5的監測點。
        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表示,要降低PM2.5值,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大力開展綠化工作,充分發揮植物在降低PM2.5的重要作用。
        “從目前的城市綠化來看,綠化的主要作用還是滿足美觀的需要,在樹種的選擇上基本以美觀為標準,對樹種能否吸收粉塵、吸收汽車尾氣基本不作考慮,沒有針對性考慮PM2.5來選擇樹種。”傅企平說。
     
     
    人大代表吳光純:城市綠化盲目引進外來樹種不可取
     
        在城市綠化中追求新奇特效應,不惜花重金盲目引進洋樹種等外來樹種,在一些地方成為“時髦”。然而,盲目地引進外來樹種不僅投資高,管理難度大,而且大多成活率低、生長不良。 “不僅如此,此舉還有外來生物入侵的危險,如帶來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病等生態隱患。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九顆松生態園林公司董事長吳光純對此頗為憂慮。
        鄉土樹種經過了本地氣候環境的長期考驗,練就了一身適應當地地理氣候的特殊本領,吳光純認為,它們不僅適應性強,而且易種、易活、易管,應成為綠色家園的真正主人。 “如同城市建筑不能千人一面,要有地方文化特色一樣,城市綠化的樹木品種也應做到特色化。 ”
        “媚外欺土、在城市綠化中忽視鄉土樹種的做法,不符合城市綠化物種本土化和多樣性發展要求,應該摒棄。 ”吳光純建議,要加大對鄉土優勢樹種的培植繁育與推廣,讓鄉土樹種在造林綠化中擔當“主唱”。
     
     
    王安龐代表:設立專項資金補助和獎勵造林綠化
     
        朔州擔負著“把風沙擋在朔州,把清風送往北京”的使命。山西省朔州市委書記王安龐代表表示,朔州的生態建設任務十分重,必須樹立“生態就是生命,環境就是資本”的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朔州打造成塞外綠洲和塞上明珠。
        建設生態文明,朔州有個好榜樣。王安龐代表說,右玉人民60年堅持不懈植樹造林,將一塊“不毛之地”建設成如今宜居宜業的“塞外綠洲”,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不到0.3%,發展到現在的53%。在“右玉精神”的激勵和指引下,近年來,朔州每年以33萬畝的速度推進造林綠化。目前,朔州東部洪濤山系百萬畝固沙防風林帶和西北部“三北”工程百萬畝樟子松基地已初具規模。今后,朔州還將一如既往地推進生態建設,市政府每年拿出3億元用于造林綠化補助和獎勵,力爭到2020年全市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8%。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資訊
    點擊排行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