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園林學由古至今,歷史非常悠久。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風景園林學。有人形象的總結成“三”字經。即“三相”、“三品”、“三構”。
所謂“三相”就是指造園者必須掌握“相天”、“相地”、“相人”的知識。園林人施奠東認為:天、地、人三者的和諧關系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生態觀。
“相天”就是掌握和了解設計場所所處地區的冰、雪、風、雨等天氣、氣候的基本情況;“相地”就是要掌握山水關系,地形、地貌變化,山形水態的走向,土壤的結構、性能,地表徑流、地下水位等;“相人”也是“相人文”,是指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變遷、民情風俗、地域文化、名人軼事以及當地游人的心理、習慣和愛好、要求等,特別要懂得延續歷史文脈,尊重遺產地和歷史記憶地的珍貴價值。只有將這三者的關系處理好了,才能造出有深度有厚度的園林。
“三品”即 “品物”、“品景”、“品神”。園林藝術需要對各種植物材料的形態、生長規律、物候、季相等,要有充分了解,對各類山石的審美特征也要成竹在胸,此為“品物”。“品景”則是要熟悉和懂得各種自然山水風景的審美評價。“品神”是指優秀的園林應該讓人產生聯想,生發“景外之景”。
“三構”即“中外同構”、“古今同構”、“科藝同構”,中國風景園林學中還可以總結出許多類似的“三”字真經,可謂博大精深,當今不少園林設計者一味崇尚國外園林建設是很不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