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花市銷售情況及市場變化
在分析我國大型花卉市場銷售情況及市場變化時,田小光給出的是鄭州陳砦花卉市場的數據。
據統計,陳砦花市2019年大型觀葉植物交易量為497萬盆,與2018年基本持平;鮮切花交易量為11227噸(約1.8億枝),同比增加14.6%,高品質鮮切花占比也穩步提升;觀花及小型盆栽交易量總計為4288萬盆,同比增幅達20.1%。
田小光指出,大型花卉市場銷售情況可總結為以下四點:
一是鮮切花、小盆栽市場銷量持續增長,大型綠植及花盆銷量下滑,多肉銷售基本與往年持平;花卉家庭消費上升趨勢明顯,集團、政府消費繼續下滑。
二是燒制盆器笨重,生產過程不環保;大型綠植標準化程度低等產品自身原因,導致這些類別產品銷售量下滑,甚至面臨淘汰。
三是交通改善帶來物流便捷,花卉產品的升級帶來產品標準化,花卉電商加速了花卉供應鏈變革,使批發市場集散功能進一步弱化。
四是花卉市場節假日客流量下降,航空、高鐵、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短期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目的地選擇空間更大,而傳統花市設施落后,沒有及時向景區化升級,吸引力下降。
從市場交易情況看市場變化,田小光表示有以下幾點變化:
一、供過于求與供不應求:低品質產品供過于求,高品質產品供不應求。
二、消費市場加速下沉: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巨大消費潛力顯現。
三、新零售:直播帶貨、社區團購、花藝沙龍等熱度不減。
四、“花卉+”:不少行業在將自身流量引入花卉產品,轉換成利潤增長點。
花卉流通市場現狀
田小光表示,現階段,我國花卉產品80%以上仍是通過花卉市場進入消費者手中?;ɑ苁袌鲎鳛檫B接花卉產銷的紐帶,是解決我國現階段小生產、大流通矛盾,提高花卉產品流通效率的有效載體,未來仍是花卉流通的主渠道。
目前,我國有花卉市場3000多家,平均到我國2850多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每個縣有不止1個花卉市場。經過近30年發展,花卉業已經建立起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體系。
花卉物流方面,2019年我國花卉物流在鮮花行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順豐、京東、中通、韻達、郵政等各大物流巨頭相繼進入云南,打破了航空貨運公司主導的相對壟斷模式,鮮切花物流進入了良性競爭格局,物流鏈路不斷優化。
而依托傳統普貨物流運輸的盆栽花卉,在廣東、山東等盆栽花卉主產區,出現了運輸小型盆栽的專業花卉物流公司,并開始探索設計小盆栽專用運輸車輛。
關于花卉流通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田小光指出,由于環境和硬件設施、管理服務不足等原因,我國大型花卉批發市場整體外遷,搬離主城,如北京、上海、深圳等,這是每一座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必然要求。
此外,隨著互聯網發展以及市場信息的透明化,進貨渠道的多元化,產地信息的透明化,很多零售商甚至消費者,開始繞過原來的花卉市場,從其他替代性渠道或原產地直接采購。
田小光還談到了疫情下對花卉市場的思考。他表示,傳統批發市場設施簡陋、管理粗放、監管不力、配套不全等諸多問題在疫情下暴露無遺;雖然電商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批發市場,但部分以線上銷售為主的花卉經營者受疫情影響遠低于傳統經營者;疫情下社會對互聯網的價值達成廣泛而深刻的認識,互聯網數字技術在疫情中凸顯強大魅力,正改變市場規則。
花卉流通市場的發展方向
田小光表示,傳統的花卉市場經過了近30年發展,將從成熟期的高強度競爭,逐漸進入下滑周期,這個過程將破解行業長期以來過于封閉的狀態,將被迫接受跨界競爭,接受新技術、新模式的改造,從而進化出新的供應鏈模式。
目前全國各地的市場也在探索新的業態組合發展模式,如成都春天花樂園已經開始建設開放式多業態商業街區,西安秦嶺花世界正在規劃花卉奧特萊斯,如皋國際園藝城打造4A級盆景主題園區等。
關于花卉批發市場的未來,田小光認為,一是銷售職能將越來越弱,倉儲職能會越來越強,服務職能越來越強。二是倉儲集散是產業鏈低成本的流通方式。三是未來花卉批發市場將是大量服務集結的一個產業聚集區。
田小光表示,未來花卉零售市場將呈現購物環境景區化和場景化、經營活動娛樂化、服務和產品極致化、銷售方式數字化等特點。
總之,轉型是花卉市場流通領域大勢所趨,隨著城市發展,新技術、新模式出現,線上線下、同行業、跨行業競爭更大,墨守成規的傳統市場會逐漸萎縮甚至被取代。“在成熟期向衰退期過渡期間,會成長出新的行業領先者。2020年后將是中國傳統花卉市場快速更迭的年代,機會大于風險。”田小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