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意見》明確,強化舉措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確保到2020年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營商環境、開放環境、創新環境明顯改善,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東部地區大體相當。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升級版”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出臺,西部地區有望進入又一個快速增長的通道。其中,基礎設施建設仍是重點,城鎮化建設將加速發展,西部沿邊城市將迎來又一輪建設紅利,與共建“一帶一路”互相提振。
除了與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直接相關的建筑、家電、機械等產業將明顯受益外,生態、園林、景觀、文旅、康養等產業也會迎來巨大機遇。
《指導意見》分六個方面,包括: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定不移推動重大改革舉措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加強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
意見中與生態、園林、景觀、文旅等相關的內容包括:
一、實施重點生態工程。進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力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濕地保護修復,展現大美西部新面貌。
二、發展旅游休閑、健康養生等成為支柱產業。支持西部地區發揮生態、民族民俗、邊境風光等優勢,深化旅游資源開放、信息共享、行業監管、公共服務、標準化服務等方面國際合作,提升旅游服務水平。依托風景名勝區、邊境旅游試驗區等,發展旅游休閑、健康養生等服務業。
三、促進城鄉融合。在加強保護基礎上盤活農村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和品牌。因地制宜優化城鎮化布局與形態,提升并發揮國家和區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動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和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小城鎮。
四、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重慶、四川、陜西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支持甘肅、陜西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節點作用。支持貴州、青海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支持內蒙古深度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五、交通基礎設施是重點。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強出海、扶貧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航空口岸和樞紐建設,擴大樞紐機場航權,發展通用航空。
六、強化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強化數字技術運用,推動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創新、提檔升級,加強公共體育場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