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福建汀江濕地:敢教山河披綠裝

       2020-05-14 342
    核心提示:生態河岸修復  對照前世與今生 森林中留一小片崩崗  草長鶯飛,春和景明,近日記者來到我省唯一可對外開放、宣傳濕地保護恢復成果的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綠,瞬間占滿視野。各類闊葉樹的嫩葉青翠欲滴,廣玉蘭、金雞菊在漫山遍野的碧草中盛放,碧波粼粼的汀江穿園而過?! ?/div>
     

    生態河岸修復

     

      對照前世與今生 森林中留一小片崩崗

      草長鶯飛,春和景明,近日記者來到我省唯一可對外開放、宣傳濕地保護恢復成果的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綠”,瞬間占滿視野。各類闊葉樹的嫩葉青翠欲滴,廣玉蘭、金雞菊在漫山遍野的碧草中盛放,碧波粼粼的汀江穿園而過。

      在滿目綠色之間,一小塊松林里的“紅”格外刺眼——這是被特意留下的一小片崩崗地貌,彰顯濕地公園的“前世印記”。原來,這一片水草豐美的國家濕地公園,卻是得來不易,其并非依賴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而是從山禿水涸蛻變到青山綠水的歷史見證。

      “和天然型濕地公園不同,我們并不是因為自然生態優勢、物種資源豐富而順勢打造成為濕地公園。30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水土流失、生態受損嚴重的‘火焰山’。”汀江國家濕地公園的負責人上官明汀告訴記者,曾經,長汀大面積植被被破壞,而水土流失重災區的三洲、河田等鄉鎮,情況更加嚴重,到處是裸露的紅壤,夏天地表溫度達四五十攝氏度,“火焰山”因此得名。

     

    航拍汀江濕地國家公園

     

      經過30多年“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不懈治理,全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超過100萬畝,“火焰山”漸漸披上了綠裝,植被覆蓋率由最初的10%提高到2016年的79.8%。長汀成為我國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面旗幟。

      經過治理,這里形成了一片典型的河流型濕地。2013年12月,國家林業局批準汀江國家濕地公園為試點建設單位。2017年7月,以三洲鎮為中心,涉及河田鎮、濯田鎮共12個建制村,總面積590.9公頃的汀江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被譽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點”。

      在濕地保護、恢復中,公園開展“汀江生態走廊恢復工程”,在汀江沿線實施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建設完成濕地生態園、濕地植物園、濕地探索體驗園,濕地生態、濕地物種、濕地景觀得到較好恢復。

      作為我省第四個、龍巖市首個國家濕地公園,汀江濕地公園中濕地面積有466.8公頃,其中永久性河流209.2公頃、洪泛平原濕地223.4公頃、庫塘面積16.1公頃、稻田18.1公頃,分為保育區、恢復區、合理利用區、宣教展示區和管理服務區5個功能區。

      “2014年11月11日,汀江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門迎客。”上官明汀說,其中102公頃的宣教展示區,在展示生態景觀的同時,也保留了一些水土治理前后的環境對比,展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普遍來說,河流型濕地的科教展示功能是比較難體現的,但我們公園的宣教功能獲得了國家林業局試點驗收專家組的一致好評。”

     

    濕地中的游覽車

     

      采砂臺變觀鳥臺 生態修復物種更多樣

      沿著公園里的稻田走到三洲鎮曾坊村,這一片汀江水面寬闊,青草緩坡的生態堤岸邊,一棵棵大樹濃密的枝干垂向水面。沿岸一帶是護岸林木,共有62棵古樹名木組成保護群落,田邊、林邊布設一面面科學宣教牌,介紹濕地類型、本地常見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等相關知識。沿著棧道,可以到達大樹掩映中的和興亭和觀鳥臺。

      “步道共10多公里長,其中曾坊村1.3公里,公園最南端的水口村3公里,作為自然教育科普路徑,可供學習、游覽。”上官明汀說,這條自然教育科普路徑,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黃沙,和興亭、觀鳥臺都是原來撈砂場的采砂臺。

      為了恢復生態,區域內沿江的11個采砂場全部關閉,恢復生態河灘、自然河岸。因采砂而裸露根系的樹木,用松木樁加填土進行支護,把采砂臺改造成休憩之處和環境宣教點、觀鳥臺等。

      來到水庫旁,田田蓮葉間錦鯉、白鷺、黑天鵝相映成趣,大小鳥類的啾啾合唱十分動人。“僅僅這片荷塘的鳥類和魚類監測點,已監測到80多種鳥、69種魚。”上官明汀說,濕地公園擔負著生態環境監測功能,經過近年來的生態修復、各類樹木補植,本地生物多樣性有了明顯提升。

      在楊梅、松樹間種上杜英、木荷、楓香等闊葉樹,還有能給鳥兒提供食物的山油麻等。這幾年每到冬天,有幾萬只鳥類來此越冬,絲光椋鳥還成為濕地公園的留鳥,吸引了很多愛鳥者定期前來觀測。

      隨著自然生態逐漸改善,今天,汀江濕地公園已成為眾多野生動植物重要的棲息地。目前,發現維管束植物424種、野生脊椎動物243種。其中魚類69種、兩棲類7種、爬行類20種、鳥類132種、哺乳類15種。

      “整個公園共有5條鳥類監測路線、2個魚類監測斷面和3個固定水質監測點。經過科學監測,發現濕地公園的野生動物種類逐漸增加,相比建園初期,魚類增加了中華倒刺鲃、大鱗鱲、中華沙鰍等12種,鳥類增加了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內的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51種,主體水質達到國家Ⅲ級標準。”上官明汀說。

     

    游人泛舟

     

      青山綠水好景致 給鄉村帶來發展空間

      在濕地公園旁的汀江畔,34輛大小不一的白色房車整齊地排列在草地間。這個房車露營地,自開放以來便成為游客們的新寵。

      “每輛房車容納4至6人居住,每到節假日都是‘一車難求’,要提前幾天預約。”露營地負責人張經理介紹,露營地臨汀江和濕地公園,白天游園垂釣,晚上可以K歌,還能在水聲蛙聲中入睡,別有一番韻味。“房車營地不需要永久建筑,不會破壞生態,還讓濕地公園的配套更完善,能吸引外地游客來此日觀濕地、夜賞星空,也成為孩子接觸自然的好去處。”

      在公園最南端的濯田鎮水口村,紅軍渡口公園正在進行基礎建設。“紅旗越過汀江”古渡口的兩岸邊,階梯已經修繕完畢,岸邊新種的枳椇、柿子樹開始抽枝發芽。

      “這些樹木也能給鳥類提供食物,讓濕地公園提升物種多樣性,更具生態魅力。”上官明汀指著不遠處的一片嫩綠草芽說,這片草地種的是粉黛亂子草,到秋天,它們將長成一片迷人的粉紅煙霧,為公園打造的“花海”增添色彩。

      渡口兩岸是水口村和河東村,三兩村民在石階梯旁的亭子、樹蔭下休憩。紅軍渡口公園在濕地公園的保育區之外,但與濕地公園以水相連。人們賞玩濕地公園宣教區之后,在紅軍渡口乘竹筏到達花海,再沿河一路游玩紅色景點。

      “我們濕地公園把生態環境恢復好,生態護岸、植被、景觀等基礎做好,就能給附近的村鎮發展紅色旅游、生態旅游提供發揮空間,讓百姓既能體驗河流濕地之美,又能從好生態中獲益致富。”上官明汀介紹,附近的何書桓紀念館、蘇區中華造船廠、中華貿易局水口分局原址等系列歷史遺跡正在抓緊建設,將打包成紅色文化傳承旅游線路,目前紅軍渡口公園已經列入龍巖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我們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等節點開展各類宣教活動,還有保護汀江濕地作文比賽、小學生識鳥課堂、開展大刺鰍等汀江特有魚種增殖放流、楊梅文化節等特色活動。”上官明汀說,自2014年11月開園以來,入園學習、考察、參觀、游覽等人員逾50萬人次。今年五一小長假,也迎來了近2300名游客。(記者 陳旻 文/圖)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