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日報訊 4月7日,呼和浩特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項目在全民義務植樹網正式上線,讓您“隨愿植樹、隨處植樹、隨時植樹”變成現實。
目前,我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項目主要有:呼和浩特市“綠化青山、守護北疆”項目。項目位于我市大青山北坡生態治理項目區,按照地形分為2個建設區,1號建設區面積2000畝,2號建設區面積10000畝,按照樹種生長特性,在山地陽坡按照5∶5的混交比例栽植油松、樟子松混交林,山地陰坡栽植落葉松純林。清水河縣“保護母親河,植樹助扶貧”項目。項目分新造林和現有經濟林撫育管護、認養和認管,新造林義務植樹基地位于城關鎮賀家山,面積為2000畝,計劃栽植樹種為樟子松、油松、杏樹、沙棘、海紅果等。栽植株數為109200株?,F有經濟林撫育管護、認養和認管面積為12萬畝,其中城關鎮建設11410畝、宏河鎮建設25230畝、五良太鄉建設34275畝、老牛灣鎮建設7240畝、喇嘛灣鎮建設9145畝、窯溝鄉建設12910畝、韭菜莊鄉建設19205畝、北堡鄉建設585畝。該項目于2017年啟動實施,采取新建、現有低產山杏林改造等方式,建設和改建以海紅果、杏基地為主的生態經濟兼用林,栽植樹種主要有海紅果、蘋果、李子、杏、沙棘等,防護樹種有油松、樟子松、新疆楊、旱柳等,栽植總株數為360萬株。和林縣“我為和林植棵樹”項目。項目位于縣城關鎮西南5公里,國道209的東南側,該地為黃河中游一級支流渾河重點水土流失區。2020年至2022年該項目將實施以下內容與規模:栽植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強的優良鄉土樹種樟子松、山杏、小蘋果1050畝,栽植株數77700株;直接固沙保土面積1050畝。托縣“獻一份愛心,護沿黃生態”項目。項目計劃實施年限6年,2021年至2026年在沿黃流域主要實施以下內容:栽植耐寒耐旱、抗風沙的珍貴鄉土樹種果樹、樟子松、側柏、新疆楊、柳樹、金葉榆等,規劃建設面積1800畝,栽植株數7.2萬株,可減少水土流失近5萬噸,蓄水12萬立方米。
社會團體或個人可登錄全民義務植樹網(http://www.yiwuzhishu.org.cn/index.php),自由選擇義務植樹項目,通過在線平臺捐款,或直接掃描“微信”“支付寶”二維碼捐款,完成義務植樹任務。每捐贈15元折算完成1株植樹任務。捐資種植3株樹,可獲得年度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捐資種植超過5株樹,還可以獲得國土綠化榮譽證書。證書可通過全民義務植樹網掃碼查詢并打印。網絡募集的每一筆捐款,全部進入中國綠化基金會捐贈賬戶,由中國綠化基金會按程序將募集資金撥付受捐項目主管部門,用于開展項目建設,完成造林綠化。項目實施效益將按項目進度在國家全民義務植樹網、內蒙古全民義務植樹網等平臺公開反饋,接受中國綠化基金會、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的監督。
下一步,我市將制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獎勵辦法,公民通過網上捐資方式獲取的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國土綠化榮譽證書可作為門票,免費進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森林景區游覽。企業通過網絡捐款達到規定數額的,可以冠名綠地、林地、義務植樹基地。對在“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由市綠化委員會授予榮譽稱號,增強參與國土綠化的獲得感、幸福感。(記者 宋向華 通訊員 馬東)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