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指南首批內容主要就亞熱帶主要經濟樹種和用材樹種的疫情后造林、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指導措施,助力林業生產平穩渡過難關。
指南中指出,作為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油茶宜在疫情解除后盡早用容器苗造林。油茶大規模造林栽植時間宜在12月底至次年3月初。薄殼山核桃是一種生態經濟型木本,樹形優美,造林宜早不宜遲,建議陰天、雨后造林,在2月中下旬及3月初可以選擇裸根苗和容器苗種植,但在3月中下旬宜選擇容器苗;造林時間宜早不宜遲,避免氣溫回升,影響苗木移植成活率。
對“太秋”甜柿、椿樹、木荷等造林樹種,如因疫情導致造林地未準備好,或造林時間過遲,或久晴不雨等情況,給出了如將1年生容器小苗在苗圃地繼續培育成2年生的大規格容器苗等建議。
指南中明確,櫟屬類種子宜延長砂藏時間,大苗提倡截干造林。專家指出,疫情可能會推遲育苗時間,在種子貯藏催芽方面,可適當延長低溫砂藏時間,再進行播種,有利于提高發芽率和出苗整齊度;造林技術方面,在培育1年生大田裸根苗及大苗造林地區,提倡截干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容器苗造林。
濕地松、火炬松等原產自美國東南地區,應多培育容器苗,為4月以后補植、補栽打好基礎。在2月到4月,要注意預防新培育苗木的猝倒病,做好通風透光,播種前用“福美雙”等藥品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