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失去了今年的“情人節”,但是被花店業寄予希望的3月到5月的商機,目前看來確有可期。記者采訪業界相關人士,未來3個月若疫情防控持續顯效,花店業可重點關注三個方面。
第一,三月市場回暖,四、五月或迎消費高峰。
隨著昆明兩大拍市的復拍,以及各地花市的陸續營業,花店生意正向著有序方向回歸。三月份不僅有“婦女節”、“白色情人節”,還有“2·14”情人節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反彈,以及隨疫情而衍生出來的致敬醫護人員、走親訪友的慰問用花。前幾天花店業倡導的“以愛之名”主題月很好地將這些消費點連通起來,為花店營銷帶來轉機。
值得注意的是,春節期間各地婚慶、宴會用花因疫情而取消。預計疫情過后,短期內依然會持續網上鮮花消費模式。至四、五月份,之前取消的婚禮用花、宴會用花、企業用花、沙龍活動等有望陸續恢復,尤其是婚禮用花業務會因“剛需”而明顯扎堆兒,再加上四、五月份本身也是婚禮旺季,此時花店業務或許會迎來一個小高潮。
第二,線上銷售或成長線考慮。
此次疫情之初,一些實體花店已經將線上營銷作為應對手段之一。未來3個月,預計線上消費依然會勝過到店消費。
事實上,京東、淘寶、天貓、拼多多、美團、大眾點評、抖音等平臺都是花店的選擇。相對而言,淘寶、天貓這類大平臺客戶流量成本較高,因此,近兩年鮮花客群的整體流量正在從京東、淘寶和天貓,向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等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傾斜。究其原因,鮮花類產品時效性需求高,本地生活平臺能在兩到四小時之間完成配送成為天然優勢。
抖音和快手的直播也造就了一批花店業網紅,吸引流量是一方面,如何讓流量轉化成銷售是每一個花店花藝人都要面臨的問題。以美麗的花店場景帶貨、面向大眾的花藝培訓等也隨之產生。
第三,“白色情人節”、“母親節”有望超越“情人節”。
“2·14”作為西方情人節已經在國內花店業“稱霸”很多年,占據一些花店超過半年的營業額。然而近幾年,隨著鮮花轉向日常消費,以及“母親節”、“七夕”等節日花卉消費的崛起,其地位在一些城市已經悄然動搖。在日本和韓國,“2·14”情人節不僅比不上“3·14”白色情人節,更遠不及堪稱花店業第一大節的“母親節”(韓國稱“父母節”)。
今年受疫情影響,“2·14”幾乎全軍覆沒,那么“白色情人節”和“母親節”能否順勢而起?在日本日比谷花壇網站,記者看到“白色情人節”花禮是以鮮花圍成花環,代表謝意和愛;“圓”即是“緣”,代表將心中愛意以花傳達;粉色康乃馨、落新婦分別代表“幸福的愛”和“愛的來訪”,都是理想花材。在韓國,“白色情人節”多是男生送女生巧克力或者糖果,另外再搭配一束花。
處于春夏之交的“母親節”也越來越受關注,在一些西方國家也是如此,無論供貨還是設計都有豐富的選擇。

LaModa“三·八”節花禮
yangflora“三·八”節花禮
日本“花キューピット”網站,白色情人節訂花最佳銷售單品
日本日比谷花壇白色情人節花禮
不遠花店母親節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