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優四化”要求,推進種養業結構優化,新發展特色經濟林22.4萬畝、優質林果41.8萬畝、花卉種苗27.6萬畝,新增國家級、省級林下經濟基地37個。全省形成了鄭州蝴蝶蘭、開封菊花、洛陽牡丹、許昌苗木、南陽月季等生產核心區,花卉產業穩居全國前列。其中,盧氏縣新建集中連片萬畝以上核桃基地3個、千畝以上10個,核桃栽培面積達到100萬畝。西峽縣以山茱萸為代表的中藥材、以獼猴桃為特色的生態經濟林、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已成為該縣三大“頂梁柱”產業,林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縣財政收入的40%、農民人均收入的68%源于林業。
全省著力壯大林產加工業,現有國家級、省級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19家,帶動當地人造板、家具、經濟林等加工業不斷發展。
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康養等服務業,全省新增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18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22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
加大引資力度,全省通過國家儲備林建設共落地貸款35.19億元。其中,南陽市按照PPP模式推進國儲林項目,發放貸款9.2億元。
對于今年我省在綠色富民產業方面的工作,上述負責人表示,要繼續發揮特色產業化集群帶動效應,著力解決林業產品單一、初級產品多、產業鏈條短等突出問題?!渡趾幽仙鷳B建設規劃(2018-2027年)》篩選出73個產業集群,以許昌、鄭州、開封、洛陽、南陽等地為主的苗木花卉產業化集群21個,以洛陽、南陽、三門峽等地為主的特色經濟林產業化集群11個,以洛陽、南陽、焦作等地為主的林下種植養殖產業化集群21個,以洛陽、南陽、信陽、安陽等地為主的林產工業產業化集群20個。各地要因地制宜,加速推進實現林業產業轉型升級;重點落實4.1萬個生態護林員公益崗位,吸納貧困群眾參與林業生態建設,繼續大力發展木本油料、優質林果等林業產業基地,實現帶動全省30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堅決打好打贏生態脫貧攻堅戰。(記者 孔凡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