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營鎮位于大興東部,是傳統農業鎮,也是目前京津冀地區最重要的草花產地,產量占京津冀總產量的50%以上。“這里的從業者有120多家,小的二三十畝,大的七八十畝,總生產面積近3000畝。”張鐵民說。
這名來自長春的東北漢子大學學的園藝,2009年來到這里從事草花生產,一干就是十年,現在有30畝溫室和大棚。
走進張鐵民的溫室,記者立刻感到溫暖潮濕的氣息撲面而來,羽扇豆、毛地黃、紫葉狼尾草等草花在雙色盆里長勢旺盛,每一種都有1萬盆以上。幾名女工正在將南非萬壽菊栽入盆中,旁邊的種苗包裝箱印著“保爾世紀”的字樣。
“這兩年,我們這兒的生產越來越規范,你看這雙色盆,用的都是190毫米和160毫米的。”張鐵民告訴記者,栽培基質用的是進口草炭土加珍珠巖和松針,施的是緩釋肥。“種苗也是從北京市花木公司、大連保爾那里采購的,品種夠新,種源有保證。我大概有50多個品種。”
“那這一盆成本不低吧?”記者問。
“是不便宜。不算人工,每盆就要4塊錢。但是銷售價格也高,能賣到12元左右,而且市場認可度高,不愁賣。”他說,現在長子營鎮做草花的農戶都很重視品質,好品種加好基質加大盆,出來的苗又高又壯,效益高。而用營養缽加土生產的常規品種,市場價不過1元出頭。
當問到今年當地草花總銷量有多少時,資歷更老的朱莊草花種植園總經理宋敏說,自己沒統計過,不過今年僅運苗費他就花了40萬元。
“因為我們鎮的草花產量很大,就有人專門跑運輸,車隊最少有12個。每個車隊怎么也有10輛大車,長度從13米到17米不等。”宋敏說,這些車隊每年從3月份一直忙到11月,幾乎閑不下來。“你算算這銷量有多大。”
宋敏是本地人,2007年進入草花行業,目前基地有60畝。雖然性格內向,說話輕聲細語,但在生產技術和人脈方面都不含糊,有些深藏不露的感覺。
對于未來草花行業的走勢,兩名老板都挺有信心。在他們看來,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方地區城市綠化,會有大量市場需求,尤其是新品種、高品質的產品。
“北京市場的特點是提升檔次。在增彩延綠的綠化原則下,除了各種彩葉植物,五彩繽紛的草花也是主角。其他二線三線城市就更別說了,從業者來北京參觀考察,看到各種花境花壇美不勝收,被迷得‘暈頭轉向’,回去之后都跟著學習。”張鐵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