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廣西森林覆蓋率僅為22%,跌至歷史低值。2018年底,廣西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37%,高出全國森林覆蓋率平均值近兩倍;30多年森林面積增加1.44億畝,新的增量相當于原有存量近兩倍。
“廣西森林覆蓋率進入全國三強,人工林面積躍居全國榜首,并不是因為自然稟賦優越,而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自治區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領頭干,干部群眾一代接著一代大種樹,30多年艱苦奮斗建設了綠美八桂。”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說。
30多年來,廣西年均新造林約400萬畝,加上全民義務植樹,每年人均新增樹木10株以上。進入“十二五”,廣西成為全國最大木材產區;2017年起年產木材超過3000萬立方米,約占全國木材產量的45%。
植樹造林的“森林增量”,整倍大于林木采伐的“森林減量”,使得廣西森林蓄積量持續增加,目前為7.65億立方米,相當于每個廣西人擁有15立方米以上“活立木”。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后實施造林滅荒、綠化達標等重大行動,并將造林綠化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
進入21世紀,廣西大力實施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大力推進“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和“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村屯綠化專項活動,植被生態質量近5年來位居全國最高水平。
近年來,廣西林業部門在水源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區域調整樹種結構,實施人工純林改造,大力發展鄉土樹種、珍貴樹種和經濟林,更多培育大徑材、無節材和混交林。廣西植樹造林邁向高質量發展軌道,鄉土樹種、珍貴樹種、經濟林所占比例超過60%,其中重點生態工程營造鄉土樹種、珍貴樹種、混交林比例從10%左右提高到80%以上。
堅持面上造林與困難地造林協同推進,在山體陡峭、基巖裸露度高、造林難度大的石山區以及公益林區,當地政府實施封山育林,禁止商業采伐、開荒、采石、取土、砍柴、放牧等破壞活動。在生態系統退化嚴重、種質資源缺乏、單靠封山育林難以恢復植被的地方,強化人工種植,加快植被恢復進程。得益于一系列治理和恢復措施,目前全區石漠化土地面積比2011年減少了38.72萬公頃,減少率為20.2%,是全國8個石漠化省區中減少幅度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