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沿河龍公路定州段快速行駛,車窗外的綠色不斷向遠處延伸。微風吹來,道路兩側的一排排苗木隨風“起舞”,猶如“綠海”中翻卷著的細小波浪,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香……苗木花卉是定州市傳統特色產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大辛莊鎮、東旺鎮等河龍公路沿線鄉鎮為主的20公里“花木長廊”,是我國北方重要的苗木馴繁基地和觀賞苗木生產地集散地。
為了進一步提升集約化水平和產品競爭力,近年來,定州市在規?;?、精品化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斷推進苗木花卉產業提檔升級,為定州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助力京津冀開放型現代化節點城市建設。
規?;?mdash;—提高市場競爭力
“一家七八畝地,種上十來個品種,三兩種賣得好,剩下的當柴燒。盼著大客戶來,來了心里又沒底,生怕量不夠接不了單。”在大辛莊鎮東王習村黨支部書記楊永恒看來,各家各戶“單打獨斗”式的種植模式早已經過時了。
東王習村是定州市苗木花卉產業專業村,878戶村民全都從事苗木花卉種植或銷售,過去他們面臨的散戶種植或經營導致的散、小、弱問題,是定州苗木花卉產業發展難以回避的普遍性問題。
如何破解這些弊端?“瞄準市場需求,以項目帶動產業發展,擴大規模、增強特色、做大品牌。”定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楊永亮說,雄安新區的設立與建設為定州苗木花卉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該市積極組織種植大戶和經紀人對接雄安新區,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引導農村土地向公司、合作社流轉,推進規?;N植。
目前,大辛莊鎮東王習村、北旺村、土良村和齊堡社區已經開始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模式,把不具備科學、長遠發展能力的散戶吸納到公司或合作社來,實行苗木花卉品種引進、商品苗繁育、成苗培育、銷售統一管理和運營,降低了種植風險,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保證了農戶的收益。
同時,定州市還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單位,對全市苗木花卉產業進行規劃,確定了現代科技花木產業聚集區、種苗繁育基地、造林苗木基地、城市綠化苗木基地等專業生產區,使零散種植向規?;N植轉變。目前,全市50畝以上的苗木花卉種植公司(合作社)有301個,100畝以上的有197個,注冊苗木花卉種植公司(合作社)819家。
精品化——提升產業“含金量”
8月22日,在定州綠谷苗木產業園智能溫室,近千株七八厘米高的刺槐幼苗被技術人員許倩南像對待嬰兒般呵護著。“這是我們園區與匈牙利企業合作的新項目,這些幼苗經過擴繁、壯苗、生根,剛被轉移到溫室,等馴化成功后就能適應中國北方的氣候了。”許倩南說,新引進的這種刺槐具有生長快、耐鹽堿、木質堅硬等特點。
“苗木花卉產業已經過了‘蘿卜快了不洗泥’的階段,必須走精品化的路子。”園區負責人劉鵬介紹,他們采用傳統育種技術與遺傳工程有機結合的方法,推廣應用分階段植物組培和巖棉扦插育苗等實用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
“只有好東西才能贏得市場。”越來越多的苗木花卉從業者意識到了這一點。位于西楊村的國赫苗圃種植著五角楓、欒樹、海棠等名貴苗木,且株距要比一般苗圃的大。“我這3500畝苗圃里種的全是從原型苗精心篩選出來的,并且按統一標準進行二次定植和管理。”苗圃負責人馬振江說,他們種的苗木五六年才出圃,比兩三年出圃的直徑大一倍,售價也要高出一倍多,能滿足高端客戶“立樹成景、立樹成林”的需要。
據介紹,為推進精品化,定州市制定了一系列花木培育技術和質量標準,配方施肥、無土栽培、耐寒耐旱馴化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他們與中國林科院、天津農學院、河北農大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設立多個試驗基地,引進和培育名、優、新、特品種,使數量優勢向質量優勢轉變。
目前,該市擁有喬木、灌木、花卉10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規格,培育了歐洲七葉樹、冬雪果等一批品牌產品,其中二明月季園培育的月季還在2019年世界月季洲際大會暨第九屆中國月季展上獲得特等獎。
挖苗、裝苗、運苗……在大辛莊鎮苗木花卉基地,裝滿苗木花卉的運輸車輛絡繹不絕。與以往不同,他們如今在位于鎮政府院內的植物檢疫證辦理點就能辦理這項業務。
“以前種植戶們辦理這項業務時,必須到30公里外的定州市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中心,手續也比較麻煩。”據該站點的工作人員劉佳介紹,去年9月定州市林業部門提出將服務窗口前移至苗木花卉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務,讓種植戶們在交易的同時,同步辦理相關手續,每宗交易至少可節省時間50分鐘,真正實現“交易—辦證”的無縫對接。據統計,今年以來,他們共辦理植物檢疫證1萬余份,在春季苗木花卉交易高峰期一天最多辦了300多份。
目前,像這樣的站點定州市已經建成了兩個,還有兩個正在加緊建設中。此外,該市還設有兩個流動站點,在覆蓋大辛莊鎮、東旺鎮、東亭鎮等5個苗木花卉種植大鎮的同時,方便其他鄉鎮的群眾辦理此項業務。
為助力苗木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該市成立了苗木產業協會,依托中啟園林、東勝生態園等龍頭企業,整合優勢資源,提供信息交流、苗木交易、物流配送、技術服務、電子商務、決策咨詢等一體化、一站式、全領域服務。建立健全機關干部包聯企業制度,包聯干部每周至少到包聯企業一次,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該市積極探索苗木花卉產業金融服務新模式,加強與金融單位溝通協商,破解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目前,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正在積極推進與北京銀行的合作,共同發起成立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基金,并將其打造成苗木花卉產業發展的融資平臺。
拓展“花卉+”——助力農民增收
定州將苗木花卉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鼓勵企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切實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
河北心蕾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在用工時優先考慮建檔立卡貧困戶,并在工資標準上給予照顧。目前,該公司共為200多名貧困戶提供了長期工作崗位,工作模式分為“日工”和“包工”兩種,工人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
“我快60歲了,沒有技術,掙錢沒門路,老伴兒身體也不好,沒有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兒子一人打零工維持,日子過得挺緊巴。”北劉家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侯周亭說,“2016年公司成立后,優先為我提供了工作,每月工資1800元?,F在我又把家里3畝地流轉給公司,每年還能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
“‘日工’就是按工作實際天數發工資,‘包工’就是按工作的數量給工資。”64歲的王俊玲選擇的是“包工”,她的工作主要是給塑料營養杯裝土,一天能裝1萬多個,收入150多元。今年7月,她除了在這打工外,在自家的兩畝土地上栽種了花卉,并由公司負責統一管理和銷售。
同時,定州市以苗木花卉生產基地為依托,整合定州孔園文化農業休閑生態園、東勝生態園等,串點成線,打造集美麗鄉村、健康風景游憩帶和休閑農業于一體的綠色生態游,將觀光休閑、康養娛樂等融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
目前,定州市苗木花卉產業年產值23億元,從事苗木花卉生產和銷售的達8.6萬人,人均增收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