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小微綠地一樣,從2019年起,北京市將啟動一批小微濕地的建設。”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微濕地面積在1公頃以下,計劃利用現有的池塘、溝渠、集水坑建設。據初步統計,全市符合建設條件的地塊有5000余處。
新近落成的首個小微濕地項目位于朝陽區北辰中心花園中部區域,建設面積4100平方米。這兒原本是一條旱溪,通過地形地貌恢復、濕地植被恢復、生態護岸等生態手段,原本景觀欠佳、黃土裸露的場地變成了一處郁郁蔥蔥、溪水潺潺、蓮花朵朵、魚鴨嬉戲、鳥鳴蝶舞的小微濕地。
小微濕地建設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通過整理地形、駁岸,改造基底生態化,鋪設沙土亂石層,營造了近自然的水系,在水底種植沉水植物,建立“食藻蟲—水下森林”共生生態,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在雨季,小微濕地還能承擔起調蓄雨水,補充城市地下水的功能。
濕地里種植了蘆葦、千屈菜、水蔥、金魚藻、萍蓬草等10余種濕生植物,以及元寶楓、蒙古櫟、海棠、山楂、金銀木等漿果類、堅果類、蜜源類植物20余種,為小動物們提供食物來源。營造出了喬木林、灌叢、淺灘、生境島、深水區等多樣化生態,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環境。
小微濕地建成后不久,就有野鴨一家到此落戶,周圍的居民總能見到鴨媽媽帶著八只鴨寶寶每天上這兒遛彎兒、洗澡、覓食,有時候晚上就在大樹底下睡覺。“都是食物給招來的。”負責施工的景觀園林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小微濕地建設時投放了10多斤小野魚,幾個月來野魚自我繁育,數量越來越多,從而招來了野鴨一家天天來覓食。
野鴨來了,青蛙也來了,遛彎兒的居民晚間經常能聽見此起彼伏的蛙叫聲,“家門口好多年沒聽見過青蛙叫了,感覺特別親切。”
2019年,北京市計劃恢復濕地1600公頃、新增濕地600公頃,有70多個項目,如溫榆河濕地、永定河南大荒濕地、黑橋公園濕地等。但像北辰中心花園這樣面積在1公頃以下的小微濕地項目并不多。昨天,市園林綠化局在北辰中心花園召開小微濕地建設現場會,向各區推介小微濕地的建設經驗。
“2019年下半年,關于小微濕地的建設規范將編制出臺,為各區提供更具體的參考。”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表示。據前期摸查,全市目前有1公頃以下的池塘溝渠等5000多處,具備小微濕地的建設條件。在百萬畝造林地塊中,有不少蓄水坑也具備小微濕地的建設條件。今后,小微濕地建設將逐步推進,修復自然生態,同時也為野生動植物營造更好的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