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多方之力 推動大規模國土綠化
據介紹,近年來,廣西通過搭建財政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多元合作投融資平臺,推動大規模國土綠化。
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后實施了“金山銀山”、油茶“雙千”計劃、“綠美鄉村”建設等重大林業工程,2011年至今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6億元,種植苗木3000多萬株,綠化美化村屯13.96萬個,基本實現村屯綠化全覆蓋。
同時,國開行廣西分行、農發行廣西分行、農行廣西區分行等金融機構合力授信國家儲備林基地、林業生態保護等項目累計800億元,全區累計新建和劃定國家儲備林約800萬畝,完成建設任務居全國第一。此外,廣西還積極引進企業資金打造特色經濟林、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產業,并鼓勵群眾投資建設“小花園”“小果園”“小茶園”,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據統計,廣西全區累計3181個村屯建有休閑小區,建成微果園、微菜園和小花園14873個。
眾人植樹樹成林。為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國土綠化行動,廣西林業部門開展了“黨政軍民義務植樹”“種好樹、優生態、惠民生”、紀念林、“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截至目前,全區累計義務植樹達4.5億株。
止“毀綠”之行 提高森林生態功能
2019年,廣西全區封山育林25.82萬畝,跡地人工更新68.34萬畝。山體陡峭、基巖裸露度高、造林難度大的石山區以及公益林區實施封山育林,禁止進行商業采伐、開荒、采石、取土、砍柴、放牧等破壞活動。目前,廣西全區已全面禁伐天然林。
停伐之余,林業部門在生態系統退化嚴重,種質資源缺乏、單靠封山育林難以恢復植被的地方,強化人工種植,加快植被恢復進程,提高森林生態功能。
得益于一系列的治理和恢復措施,廣西石漠化土地面積相比2011年減少了38.72萬公頃,減少率為20.2%,是全國8個石漠化?。▍^)中石漠化面積減少率最高的?。▍^)。
育“經濟之林” 實現生態與民生雙贏
截至2019年6月底,廣西全區累計完成退耕還林任務1536.67萬畝,涉及102萬退耕農戶、510萬農民。
為解決廣大退耕農戶的后顧之憂,廣西林業部門長期以來積極推廣生態經濟兼優樹種,擴大種植規模,形成具有區域優勢的生態經濟型林業產業,如以桉樹、松樹、任豆、竹子等為主的速豐林產業,以八角、板栗、核桃等為主的經濟林產業。
同時,發展林紙、林漿、林化等林產工業,以退耕還林工程為契機擴建或新建林產工業企業,為退耕還林生產出的原料產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加工市場,提供強有力的退耕還林后續產業支撐。
此外,區內各地在退耕還林地間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中草藥和編織業等林下經濟,消除了退耕農民的后顧之憂,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數據顯示,實施退耕還林20年以來,退耕農戶家庭總收入比退耕還林前年均增長9.5%,凈收入年均增長16.7%。全區新增油茶、核桃等名特優經濟林500萬畝,任豆、杉木等速生豐產用材林800萬畝,林下經濟產業總產值達到878億元。一批批“金錢樹”“聚寶林”正悄然長成。
據林業部門統計,截至2019年6月末,廣西共植樹造林251.14萬畝,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109%;森林覆蓋率達到62.37%。八桂大地的綠色“輪廓”愈發明顯。
自治區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李貴玉表示,下一步,全區林業部門將積極推廣油茶產業發展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推進廣西油茶產業“雙千計劃”的實施。同時,大力培育名特優新經濟林、森林食品、花卉苗木等新興林業產業,引導農民種植核桃、澳洲堅果等果木經濟樹種,把變綠色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