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
    會員服務| 客服熱線:0527-83091818

    宿遷一池杉林栽種36年 村民質疑為啥沒法辦林權證

       2019-06-26 403
    核心提示:近段時間,現代快報記者多次接到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振友村部分村民的反映,36年前他們在自家農田栽種的一片池杉林,如今已經被宿豫區打造成杉荷園景區,但這片池杉林的林權證卻一直沒能辦到。 一片池杉林帶動一片景區 提到宿豫區的杉荷園,相信很多宿遷人都去玩過。那一片長勢繁
            近段時間,現代快報記者多次接到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振友村部分村民的反映,36年前他們在自家農田栽種的一片池杉林,如今已經被宿豫區打造成杉荷園景區,但這片池杉林的林權證卻一直沒能辦到。
     

            一片池杉林帶動一片景區

            提到宿豫區的杉荷園,相信很多宿遷人都去玩過。那一片長勢繁茂、郁郁蔥蔥的池杉林,那蓮葉田田、荷香四溢的萬畝荷塘,實在是賞心悅目,讓人流連忘返。

            在宿遷大地上,成片的林地本就稀少,為何這里會有這么一大片如此粗壯的池杉林?這片池杉林位于新莊鎮振友村境內。退休的林業專家張用憲回憶稱,“1982年左右,糧食價格低,農民售糧無門,國家就倡導營造速生豐產林。農民吃盡缺木材的苦,逢此機遇一拍即合,在自己承包的良田里營造豐產林。栽種池杉林,全縣(老的宿遷縣)營造5214畝。”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振友村的這片池杉林“原設計的面積120畝,造林驗收128畝,涉及42戶農民。”

            談到當年栽種池杉林的情況,有村民回憶稱,當時縣里、鄉里號召村民們種植,說這是綠色銀行,是速生林,20多年后就可以賣大錢。“我們是嚴格按照標線栽的,不僅左右橫豎成行,就連斜著看都是在一條線上。栽植的樹坑都是統一的80厘米深,1米長寬,為了趕時間,很多村民都是請朋友親戚幫著挖的。”

            池杉林栽成后,村民們發現,每年他們依然要按照田地的畝數向政府繳納農業稅,每畝每年合起來接近300元。林地沒有任何收益,還要逐年繳納幾百至上千元的費用,老百姓大呼吃不消,很多地方的池杉林就是那時候老百姓自己刨掉的。

            振友村的村民本來也準備刨掉池杉林的,但一番波折后還是保留了下來。后經當地老百姓再三呼吁,1999年,這片池杉林的各種費用才被取消。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宿豫區也圍繞這片池杉林和附近的荷塘規劃建設了杉荷園景區,并于2015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老百姓關心的林權證一直沒辦到

            據當地百姓反映,當年的池杉林都是栽種在各家良田上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每年還要向政府繳納農業稅等各種雜稅,也就是說,每畝地每家共計向政府繳納了幾千元,后來在群眾的一再反映下才取消。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逐步實施,種地不僅不用繳稅而且還有了補貼,加上農產品價格逐步提高,種地已經大有受益。

            2007年起,振友村的村民們又有了砍伐池杉林的想法,“一畝地每年至少收益1000元,這片林子放在那里又沒有收益,還不如砍了種水稻呢!”

            但一番打聽下來,村民們才知道這片林子已經被省里納入省級公益林保護名錄,是不允許砍伐的。“不砍伐可以,但也應該給予我們補助呀!”

            當地村民查閱文件獲悉,“對生態公益林要實行嚴格保護,合理補償”。為此,2007年當地村民向相關部門和領導遞交了關于池杉林情況的匯報材料,在匯報材料上,村民們提出了明確權屬、核發林權證、適當補貼、撫育間伐、建生態公園等五點建議。

            記者看到,在這些匯報材料上,時任宿遷的多位領導曾先后批示,要求林業部門和宿豫區政府予以解決。

            2012年4月,宿豫區針對這片池杉林按照水稻的標準給農戶發放補貼。2017年10月15日,當地鎮政府又跟村委會簽訂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按照每年每畝800元的價格向農戶發放流轉費用。雖然補貼拿到了,但讓老百姓牽腸掛肚的林權證始終沒有辦到。

            宿豫區農林部門:林木屬集體所有

            林權證為何遲遲辦不到?6月19日上午,現代快報記者聯系了宿豫區農業農村局,該局辦公室主任表示經局里研究,作出正式回復如下:第一、新莊鎮振友村的池杉林栽種于上世紀70年代,屬集體所有,林木所有權不屬于村民個人;第二、池杉林所在的土地不屬于二輪承包地,所以無法確定林權,無法辦理林權證;第三、林地確權職能已被劃轉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

            政府部門的回應,村民并不認可

            采訪中,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對于宿豫區農業農村局的回復,當地村民和林業專家張用憲并不認可。

            當地村民提供了一份1984年簽發的一輪土地承包證,承包證上顯示,新莊鄉(現新莊鎮)新安組張玉珍家共有18.53畝承包地,其中劉林地1.87畝,土地承包證上還有兩行手寫說明:當時土地坐落就是現在的池杉樹林(劉林)。另外,在一份2014年當地村民聯名給新莊鎮政府的一份《關于池杉林確權申請》的申請書上,不僅有新莊鎮振友村村民委員會的紅色大印,還有宿豫區新莊鎮人民政府的紅色大印。

            之所以會有鎮政府的大印,有知情村民表示,當時村民們一直在找,但鎮政府一再表態,鎮里實在無法也沒有權利辦理林權證,但鎮里會承認村民對林地的所有權,但村民還是不愿意,后來鎮里實在沒辦法了,就在這份申請書上蓋上了鎮政府的大印。

            從2017年開始,這片池杉林被流轉到到鎮政府,根據村民測量統計的結果,鎮政府按照每畝800元的價格把補貼費用直接發放到42戶村民的手中。

            針對宿豫區農業農林局回復的第二點,村民認為,他們的第一輪土地承包證上都是有池杉林的土地的,但1998年開始第二輪土地承包的時候,鄉里稱,原來的田地已經種上池杉樹,無法發證,讓他們去找區農業部門,后來宿豫區的農業部門又推脫給鄉里,這樣一來二去的,這片池杉林所在的土地就不屬于二輪承包地了。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園林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資訊
    點擊排行
    国产91精品看黄网站在线观看_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_欧美亚洲国产中文精品久久高清_久久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table id="geo8y"></table>
  • <source id="geo8y"><option id="geo8y"></option></source>
    <source id="geo8y"><rt id="geo8y"></rt></source>